荷兰是猪肉出口国
首先了解一下荷兰国家的基本情况,国土面积不大,只有4.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山东省面积,人口1680万,人口密度407.5/平方公里,是欧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国土四分之一面积处于海平面以下,全境为低地,“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自然资源比较贫乏,饲用粮大部分靠进口,但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猪肉自给率是260%,远高于欧洲平均110%的自给率.每年有大部分猪肉出口到欧盟和俄罗斯等国家。
荷兰的养猪水平:母猪存栏100万头,1200万头猪存栏,5100家家庭农场,3500家家庭猪场,70%的猪场是专业猪场(专养母猪或专养育肥猪),每个猪场平均存栏母猪550头,平均肥猪2000头,30%的猪场是自繁自养猪场平均母猪存栏350头,肥猪2100头。母猪平均窝产仔数达14.2头,母猪年产2.37胎,PSY指标(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在29头以上,好的猪场达32头; 25~115公斤料肉比2.56左右,平均日增重800克。
夫妻2个人年养一万头猪
一荷兰猪场共饲养了750头母猪,饲养到保育结束,目前人员仅为夫妻二人外加一个雇员。
在生产成绩方面,PSY(母猪年产胎次×母猪平均窝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成活率)能达到28头,年提供将近2万头保育猪,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机械化、自动化是肯定的,像自动化喂水饮水、喂料这种大多数中国的猪场广泛使用设备自然不用说。欧美的母猪舍一般都是采用漏缝地板与水泡粪相结合。
这样,一方面释放了猪的群居天性;另一方面,母猪在大群中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同时获得充足的空间,所谓“心宽体胖”,提高了整体健康水平,从而使得母猪抗病力,受精率,繁殖率等都有相应的提高。
▼为了便于管理还有顾及母猪福利问题,采用大群饲养,使用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
母猪自动化管理
母猪的耳朵上带有电子耳标,智能化母猪管理系统能根据母猪体况来精确饲喂,不同胎次、不同日龄、不同背膘吃到的料量都不同。
母猪发情判别不是像中国那样:人赶着一头公猪在母猪面前走动,看定位栏中的母猪有没有“静立反射”。
他们在母猪吃食或饮水的必经之地,安装发情监测器和自动分离器。
公猪固定在一个位置,母猪饮食时不可避免地会对公猪进行访问。根据母猪电子耳标扫描记录母猪访问公猪的次数和时间,当达到一定值时,就会被发现,标记出来。
对采食量有异常的、需要上产床的、要打疫苗的、发情的、分别进行喷墨标记和分离。
分离器有两个出口,分别对应分离区和大群。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受精精确率;另一方面,缩短了人为鉴定时间,并且是在最佳时间将其分离出来进行人工受精。
像这样750头母猪,年提供将近2万头保育猪的猪场,配备12台饲喂站和2个分离站,再加上2台发情检测站即可。
▼数字化母猪管理系统模拟图
自动化产房
母猪产房的话,他们的产床和中国的长的都差不多,不过由于人手不够,从不对仔猪进行接生,过多干预母猪生产。
产房分娩是无人值守,在分娩第二天集中进行仔猪护理,护理操作是一条龙一次性完成,包括剪牙断尾、打耳牌、注射疫苗等,采用的是一台自动化的机器。
▼产房
自动化喂奶
仔猪酸奶在中控室被添加到酸奶线,酸奶线直接通往各产房的产床上的仔猪酸奶饲喂槽(乳头式)。这其中的难点在于,各舍的开关控制、酸奶的保鲜、酸奶线的清洗。
从母猪管理到仔猪养育,几乎所有过程都是自动化的!
2个人背后是完整的配套体系
2个人养一万头猪乍听上去有点夸张,背后是完整的配套体系。
国外自动化设备质量好,售后服务也好,一个电话预约,什么都解决了,农户根本不需要担心。
即使是需要人工参与的环节,也有配套的育保服务。
完整的配套服务才是荷兰养猪业效率极高的原因,这也是国外种植业高效率的真正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