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很多朋友想要利用自己的农产品资源创业,有的思维受限做得和菜市场直买直卖如出一辙,有的纵有壮志雄心却不知道如何包装自己的农产品,于是大多经营惨淡。在这个“看颜”的时代,要打开农产品的销路更不能因为是土特产而不好好包装。品牌效应在这个时代具有魔法般的效果,除了品牌,你还应这样经营农产品。
胡萝卜一瘦身,身价秒翻倍——跳出农业做农业

最近,胡萝卜好像成了农业界的网红。仅仅经过粗加工的胡萝卜,瘦身成迷你胡萝卜,英文名babycarrots,身价较普通胡萝卜翻了10倍,在美国深受男女老少的追捧,连国内女神刘诗诗也为之折腰。
babycarrots的诞生其实源于一个废物利用的想法。
1986年,美国加州胡萝卜种植者Mike Yurosek,发现胡萝卜只要外表有一点点的缺陷,在市场上就会被消费者嫌弃,不得不扔掉,而这些小缺陷明明不会影响胡萝卜其他部分的食用。
于是,不愿浪费的Mike Yurosek开始为这些“缺陷胡萝卜”寻求一种重新利用的方法。随后,他找到了工业化的青豆切削设备和土豆削皮机,这些设备可以将胡萝卜切成两种长度并削皮打磨,于是,最初的baby-cut carrot就在美国加州诞生了。因此Mike Yurosek也被称为“baby-cut carrot 之父”。在baby-cut carrot诞生之前,Babycarrot这个词仅代表未完全生长的胡萝卜,后来,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产品,并逐渐把这种产品简称为“babycarrot”。
今天,babycarrots被传得神乎其神,其实它甚至不是天然种植而成的农产品,而只是粗加工品:经过清洗、切削、打磨成5cm左右的胡萝卜段。口味、营养价值与普通胡萝卜一般无二。
为什么babycarrots的销量能持续走高,超越普通胡萝卜?
据唯恒君观察,babycarrots迎合了市场需求。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营养需求,而对于毫无营养价值却能过“嘴瘾”的零食,简直是“两者皆不可抛”的艰难抉择。这时的babycarrots无形中改变了自身性质,从农产品变身零食,完成了一次跨界转化。身材迷你方便携带,完全符合零食的条件,并且营养价值也得到了保证。
秘籍一:视野足够宽阔,打破局限性,跳出农业做农业,打造农产品新概念。
瑞士品牌雀巢,卖得是巴西的咖啡豆?——目光全球化
提起速溶咖啡,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雀巢。雀巢是瑞士品牌,雀巢咖啡的起源是为了解决巴西咖啡豆库存过剩的问题。
相同的还有立顿。立顿的所在地英国并不产茶叶,立顿却是全球最大的茶叶销售公司。
佳沛是因为一个台湾人在日本卖在新西兰卖不出去的奇异果而风靡亚洲。
假如以上提到的只卖自己有的农产品呢?相信这世上就少了很多被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做农产品不能只盯着自己有的,要多看别人没有的。格局太小,思路打不开,注定销路不会太远。打破传统销售思维,适时选择跨界合作,选择更合适的市场。
秘籍二:世界那么大,总有需要你的市场。目光全球化,走到哪里都不怕。
褚时健如果还卖面膜香水化妆品?——拒绝盲目多元化
很多做农产品的都想做到精益求精,却盲目走进了多元化的误区。种植芦荟的制作与芦荟有关的化妆品,卖葡萄的不好好卖葡萄,研究起了抗衰老胶囊。凡是与自己农产品有关的都恨不得揽过来研究一遍,而忘了自己最初是干什么的,那更别提把自己的农产品做好做精。既然如此,谈何销路?
反观那些大品牌,大多都是专注做自己手上的一种农产品,做好做极致。网易丁磊养猪为什么不顺便养牛养鸡?就像褚橙,假如哪天褚橙出了个橙子面膜,你能接受吗?人家就安静的做一只美橙子,目前占橙子市场的份额也还不到1%,可见农产品待挖掘的金矿还很多,重要的是专注,而不是盲目的发展多元化。
秘籍三:三千弱水,独取一瓢饮。专注才能极致,拒绝盲目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