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盟市农牧局,厅有关处室局:
为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有关部署,我厅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2年12月7日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目 录
引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效
二、机遇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 加快实施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
一、着力补齐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
二、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减损提质
三、构建粮食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
四、推进畜禽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
五、推广应用绿色高效农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
第四章 加快推进农机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推动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引领
二、推进机械化生产数字化管理
三、推进农机节能减排
第五章 做大做强农牧业机械化服务产业链
一、壮大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
二、推进作业服务模式创新
三、推进农机技能培训和专业农机手培育
第六章 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一、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二、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三、推进驾驶培训制度改革
第七章 强化支持发展政策举措
一、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计划
二、强化政策支持投入
三、加强人才队伍支撑
四、提升法治保障能力
第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二、加强监督指导
三、动员社会参与
引 言
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牧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推进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区农牧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畜产品供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支撑。一是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4056.6万千瓦,较“十二五”期末增长6.6%;拖拉机拥有量达到122.5万台,其中3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39.1万台,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达到3.4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2万台,增长40%;植保无人机达到1207台,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产业农机装备稳步发展。二是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升。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1%,较“十二五”期末提高4.7个百分点。小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5%以上;玉米、马铃薯机收率分别达到87.7%和88.8%,较“十二五”期末分别提高28.2个和13.4个百分点。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30个,呼伦贝尔市整建制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饲草料收获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40.1%。三是重大政策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我区积极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等重大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8亿元,补贴各类农牧业机械36.9万台(套),受益农牧户31.6万户。落实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资金8.29亿元,带动全区适宜区域完成深松整地面积7606.9万亩,落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补助资金2.8亿元,带动东部四盟市3.2万户农户参与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作业。依托重大政策实施,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及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四是农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区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聚焦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推动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新技术在农机作业上的应用。通过应用北斗终端等信息化技术,累计监测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作业面积分别为758.9万亩和1629.5万亩。基于作业过程无人驾驶、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农机技术应用得到推广。五是农机服务组织不断壮大。通过政策牵引、项目带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十三五”期末,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095个,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农机大户达到3.39万户,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64.7%和68%。农机服务收入达到175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138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3691.5万亩,农机社会化服务比重逐年提高。六是农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和便民举措。启动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狠抓源头管理,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坚决守住农机安全生产底线。“十三五”期间,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4个,自治区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市)6个。
(一)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牧业机械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系列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的举措。二是保障粮食安全迫切需要农牧业机械化支撑。农牧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安全,如何破解农牧业劳动力短缺和农牧业用工成本上升,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问题,农牧业机械化发展肩负了新的使命责任。三是推进转型升级有力激发农牧业机械化内需。近年来各项惠农政策极大调动了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农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为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充分满足农牧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注入了内生动力。
一是农牧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不够充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但部分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存在短板,高端、复式、智能农机产品供给不足。经济、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畜牧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畜牧饲养配套机械化体系还不完整。设施农业、农畜产品初加工、渔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二是农机农艺融合和机械化信息化融合亟待加强。一些产业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的问题较为明显,影响制约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机械化信息化集成配套的生产体系尚未满足现代农牧业生产需要。三是农牧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有待提升。相对周边省份,我区在财政、金融等方面对农牧业机械化支持力度不足。农牧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后农牧业机械化管理人员调整较大,基层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农机试验示范、推广、鉴定、监理、培训等不能充分满足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强化装备支撑,以满足农牧业生产对机械化的需要为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牧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延伸强化农牧业机械化产业链,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助力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机械化增产减损作用,为粮食安全和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机械化引领作用,促进小农牧户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机械化驱动作用,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空间。
——坚持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尊重农牧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农牧业机械化扶持政策,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高端先进机具推广应用,充分调动农牧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整合产学研推用各方优势资源,提升先进农机装备的有效供给,推动运用新型农机装备,提升农机研发制造水平和推广应用效率效益,加快补上农作物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和畜牧养殖机械化主要生产环节短板。
——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着眼于主要作物、重要养殖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牧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因地制宜推动产前产中产后机具配套,技术、主体、规模、机制统筹,构建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推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
到202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稳定在5000万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装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农机对农牧业绿色发展支撑明显增强,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融合,农牧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数据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具体指标为: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主要农作物主产旗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经济特色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提升。农牧业机械化产业链更加稳固,农机服务总收入持续增长,农牧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时期。
展望2035年,全区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畜禽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设施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牧业机械化生产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专栏1 “十四五”农牧业机械化主要指标 | |||||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0年基期值 | 2025年目标值 | 指标属性 |
1 | 农机总动力 | 万千瓦 | 4056.6 | 5000 | 预期性 |
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 | 86.1 | 88 | 预期性 |
3 | 畜牧养殖机械化率 | % | 40.1 | 50左右 | 预期性 |
第三章 加快实施全程全面机械化推进行动
围绕玉米籽粒直收、马铃薯联合收获和捡拾装袋、免耕播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稻工厂化育秧和高速插秧等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重点推广大型、高端、智能化作业机械,促进机械、栽培、品种、植保技术集成配套,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紧盯向日葵、甜菜、果蔬、中药材及杂粮杂豆机收短板,积极开展机械化技术与装备试验示范,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推进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微耕微灌、增施气肥、智能温控、果实采收、冷藏运输等机械化技术,提高设施装备水平,稳步提升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加强先进制种机械装备应用。加强中小型适用农机装备示范推广,加快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
到2025年,玉米、马铃薯收获机械化率达到90%左右,玉米籽粒直收、马铃薯联合收获和机械捡拾、水稻工厂化育秧和高速插秧占比明显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规范应用、作业质量显著提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要环节机械化配套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不断拓展;主要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切实将减少农作物机收损耗浪费工作常态化,加快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以粮食作物为重点,制修订农作物机械精量播种、收获减损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推动降低生产各环节损耗浪费。加强在用播种机、收获机质量调查,引领企业提升播种、收获机械产品作业性能。多形式开展机收操作技能培训、作业能手评选,提高机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作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注重提高机具技术状态,促进农机有序高效低损作业。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作物生产机械化与耕地保护有效统筹、耕地用养合理兼顾。加快选育宜机化粮食品种,提升育种机械化水平,推进良种良机协同。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适合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形成高效机械化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加快种子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化、标准化和高质量的机械化生产体系。
完善主要畜种养殖机械化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推动构建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打造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畜禽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重点推广高效饲草料生产与加工装备技术,巩固提高饲草料生产与加工等环节机械化水平。推进机械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示范推广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专用技术装备,提升畜牧养殖主要品种、重点环节、规模养殖场(户)机械化水平。推广畜牧绿色智能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积极解决疫病防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机械装备应用难题,推广先进适用畜禽养殖机械装备技术。稳步开展水产养殖工艺、设施与机械装备协同示范,探索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到2025年,饲草料生产与加工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左右。
以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水稻等作物和奶牛、肉牛、肉羊等主要畜种为主,兼顾向日葵、杂粮杂豆、蔬菜等经济、特色作物的农产品初加工关键环节,推动快速预冷、节能干燥、绿色储藏、低温压榨、高效去皮脱壳、清洁分等分级及畜禽屠宰、冷链物流等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发展“互联网+初加工机械化”,推动农畜产品初加工重点环节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制定健全农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推广鉴定技术标准。推进主要粮食作物低损失的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成套化,提升农畜产品初加工工程化水平。
专栏2 全程全面机械化重点工作和重要项目 |
1.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以粮食作物为重点,以补短板、强全程、提水平为核心,创建10个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适宜区域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2025年实施面积达到2950万亩。 3.实施耕地深松: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目标,在适宜地区开展耕地深松作业,年均完成耕地深松作业不少于1000万亩。 4.经济、特色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典型案例遴选发布:以向日葵、甜菜及杂粮为重点,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遴选适宜机具,总结技术路线,提炼生产模式,发布全程机械化典型案例3 个。 5.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以优势区域为重点,推动蔬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设施种植品种全程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个。 6.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突破主要养殖品种重点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装备与养殖工艺融合,创建3个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7.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装备技术推广应用:加快示范推广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专用技术装备,总结形成不同品种的畜禽规模化养殖关键环节的机械化解决方案。 |
第四章 加快推进农机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大力推广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机具上的应用,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加大农田精细平整、精准播种、精准施药和自动驾驶等技术应用,提升精准作业技术水平。拓展智能农机精准作业应用场景,推动基于北斗的农机作业监测等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高作业质量和监测效率,促进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加快规模化养殖数字化技术装备的应用进程,加大对智能养殖装备的示范推广,探索建设智慧农牧场。
加快机械化生产物联网建设,推进内蒙古农机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农机作业监测、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技术,实现对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与调度。推广应用手机APP、人脸识别、补贴机具二维码管理和物联网监控等技术,加快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业务全流程线上高效安全办理。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安全监理等业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试验鉴定、安全监理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政策实施质量和效率。做好机械化生产数据安全管理。
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减少种子、化肥、农药、水资源用量。加大残膜捡拾回收等机械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支撑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供高效便捷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
第五章 做大做强农牧业机械化服务产业链
培育壮大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延伸,支持农机化服务品牌打造与宣传。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加强和扶持救灾防灾专用农机装备储备、能力建设,提升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及排涝抗旱服务能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或加入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全程机械化”等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多样化模式。支持农机服务组织开展粮食烘干、农畜产品加工等在内的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多元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依托农机企业、农机服务主体,探索开展农机互助、设备共享等有效方式,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注重培养农机高技能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农机培训机构、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农机实用技能,提高培训质量。依托高素质农牧民培育项目,大力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升农机专业服务能力。加强队伍建设,大力遴选和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土专家”。
专栏3 农业机械化产业链重点工作和重要项目 |
1.农机作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大力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农机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引导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数字化应用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 2.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以粮食作物机收减损、水稻机械化移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内容为重点,大力开展基层一线专业农机手培训,加快农业机械化主推技术到位率,切实提升机手关键环节操作水平和作业质量。 3.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加强农机服务组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指导,认真分析总结各地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指导农机服务组织科学合理配置作业机具,加强农机手应急救灾防灾技能培训,促使农机保有量和类型结构满足救灾防灾需要,灾害发生时适用农机装备供得上用得好。 |
第六章 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管理
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建立健全农牧部门牵头,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农牧业综合执法机构和行政审批机构分工负责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制。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依法核发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做好驾驶人培训和考试管理,严格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农时和重要活动等关键时点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农机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二、不断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积极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争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咨询日”和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安全宣传效果。常态化组织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做好农机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范农机事故处理认定。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更新升级基层农机安全监管装备,推进农机安全监管信息化,强化乡村农机安全监管力量建设,推进农机安全“网格化”管理。
做好农机驾驶培训机构由“资格管理”向“监督管理”的转换。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鼓励农机教学、生产、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机构发挥优势开展驾驶培训业务,解决农牧民学机难、学机不方便的问题。强化驾驶培训工作事中事后监管,提高培训质量,严把驾驶考试关口,确保农机手全面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
专栏4 农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
1.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围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遴选推荐“平安农机”示范市和示范县,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2.强化拖拉机“亮尾工程”:加强拖拉机注册登记、安全检验和安全检查工作,推进拖拉机运输机组灯光齐全并粘贴反光标识。鼓励其他上路行驶的农牧业机械粘贴或装备反光标识。 3.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全面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引导老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机动喷雾(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草)粉碎机、铡草机等农机淘汰更新,加快绿色、智能、复式、高效农牧业机械化技术装备普及应用。 |
第七章 强化支持发展政策举措
紧盯农牧业产业发展需求,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全面摸清农机短板,组织制定农机短板技术装备需求目录,引导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等向农机补短板聚焦用力,重点研发制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高速精量(免耕)播种机、柠条平茬收获专用机械、马铃薯捡拾装袋机、智能饲喂设备、中药材收获机等,联合有关部门、有关地区和优势企业,布局和建设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为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创造条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等重点项目研究,主动服务研发制造需求,拓展农机应用场景,培育壮大应用主体。依托重大科技专项、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引导我区重点农机企业参与全国农机补短板行动。推进柠条平茬收获专用机械熟化定型,引导柠条平茬机械刀片生产企业持续优化刀片性能。鼓励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品研发、生产、推广新模式。提升农机鉴定能力,健全完善农机试验鉴定大纲和农牧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稳定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着力稳重点、扩范围、优服务、强监管、提效能,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补短强弱、奖优罚劣,加大对智能、高端安全农机装备支撑力度,持续提升政策实施精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开展农机购置综合补贴试点,选择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盟市探索创新补贴资金使用与管理方式,实施购置补贴与作业补助、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助等相结合的补贴方式。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落实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免(少)耕播种作业补助政策,牢牢把握“多覆盖、少动土”的核心技术要求,聚焦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关键环节,增强机具有效供给,突出整体推进县和高标准应用基地示范引领,严格规范技术要求,实施差异化补助,推进高质多补,在东部四盟市适宜区域稳步扩大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开展农机作业用油保障工作,加强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销售分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石油分公司沟通协调,推动供油企业提供优先、优惠、优质供油服务,确保重要农时农牧业生产顺畅进行。支持和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和生产托管服务。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主体以各种形式开展机库棚、机耕道、烘干机塔等基础条件建设,加强农机抢种抢收抢烘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创新农机金融保险服务,探索将权属清晰的大型农机装备纳入农村资产抵押担保融资范围,鼓励开展农机保险。
引导和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优势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等各相关方发挥自身优势,全方位培养、发现、引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及领军型农机科研人才。围绕提升公益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技术推广、试验鉴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努力建设保障有力的农牧业机械化公益服务人才队伍。围绕提升执法监管能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教育培训,积极发展乡村安全监理管理员或协管员队伍,切实筑牢农机安全生产监管防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学习宣传农牧业农村牧区和农牧业机械化法律法规,不断提升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农牧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推动法律法规进村进户,将普法融入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切实提高农牧民机手、农牧机企业、农牧机服务组织自觉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第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各级农牧部门要把规划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实施要求,组织调动全系统力量,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农牧部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的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的作用,统筹协调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合力推进“十四五”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推动将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列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加快农牧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升级。
组织各地开展以基本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为目标的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目标任务研究,围绕规划重要目标、主要任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加强调度和评估,推进规划落实落细。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农牧业机械化、关心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搭建社会广泛参与平台,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各地推动农牧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报道活动,讲好农牧业机械化故事,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