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来,文山州积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强州。全州“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16.7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位居全省第六位。作为农业大州,文山州农业发展具有独特的特色、基础和潜力,但也曾长期受到“大而不强”的困扰,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重生产、轻加工,重产出、轻市场等问题一直存在。为了实现农业大州向特色农业强州的转变,文山州不断寻求破题之策,变化也在悄然发生。
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成就了文山州众多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也成为文山州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加快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文山州聚焦粮食、中药材、蔬菜、肉牛、辣椒等重点产业,高位推动“6个百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一县一业”重点工作,到2024年提出着力构建“1+4+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精心谋划乡村振兴和农业特色产业顶层设计,力求破解产业发展“单打独斗”的问题,聚集现代农业各项资源要素,汇聚起发展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强大合力。
2023年,文山州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24.62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八角种植面积达到90.4441万亩,排名全省第二;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7.7万亩(其中辣椒168.87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区域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文山市红甸乡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全乡1100户农户种植山药1.5万亩,2023年销售收入达1.6亿元,户均收入14.5万元。
文山州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文山州地处云南高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特别是中药材、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这为文山州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文山州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6个百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一县一业”重点工作等,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产业链条逐渐完善。文山州特色农业发展不仅注重生产,还重视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是市场拓展能力增强。文山州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通过参加各类展会、电商平台等渠道,拓展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是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特色农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如文山市红甸乡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全乡1100户农户种植山药,户均收入达到14.5万元,有效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总之,文山州特色农业发展显现出明显的优势,为全州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文山州将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特色农业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