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星池
乡村产业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作,但受限于生产方式和市场条件,收入往往难以有显著提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转变,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的产销贯通和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兴起,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农文旅融合注入乡村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产业不仅通过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还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乡村风情,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增长。
休闲农业作为连接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桥梁,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景观和提供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农业文化和农民生活。这种模式的兴起,不仅为农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也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则进一步将农业、文化和旅游元素融为一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同时,通过整合乡村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激发乡村产业的创新的无限潜能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
乡村产业,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支柱,应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浪潮。在政策引领、科学部署与多方推动的共同作用下,农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正逐步显现无限潜能,如同连片的“风景”,为乡村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这一进程不仅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响应,更是乡村产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强大的动力,为乡村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它革新了原有的、固化的、相对分散落后的组织方式,打破了传统生产资料的固有组织化模式,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产业业态进行深度赋能。
农文旅融合不仅激活了产业资源的高度整合与流动,更推动了乡村产业在延续产业升级的同时,不断打造新兴产业形态,培育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乡村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三、农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在农文旅融合中,“新质生产力”的起点在于“新”。这个“新”字代表着创新、变革和突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农文旅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乡村产业实现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这些新业态不仅提升了产业的科技含量,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体验。
同时,“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质”。在产业中,这意味着要注重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和标准化建设,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可靠。此外,还要注重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这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是“生产力”。在农文旅融合中,这体现在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组合效率、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要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的跨界融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衍生出更多新的环节、新的链条和新的活动形态。这将有助于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等新业态,促进精准供给和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和创造新需求。
综上所诉,农文旅融合与新质生产力的紧密结合,将推动乡村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创新引领和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