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简报以巧家县老店镇治乐村的杨梅种植基地为例,分析了党建引领下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探讨了“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对提升农产品产值、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
背景介绍:
治乐村通过党建引领,采取“支部上山坡、组织进地块、活动到田间”的模式,自2014年起逐步发展杨梅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该村结合乡村观光旅游、农旅采摘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户收入,成为当地特色产业之一。
产业分析:
1. 产品优势:治乐村种植的荸荠和东魁两个品种的杨梅,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中的口感受到市场欢迎。果子成熟度高,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经济效益:杨梅亩产值高,每亩产量可达1000斤左右,当前市场价格为每市斤4至5元,显著高于传统农作物,为农户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3. 销售与市场:村集体经济公司积极联系外地客商,拓宽销路。同时,借助农旅综合广场等设施,吸引游客现场采摘,增加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4. 带动效应:杨梅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直接参与种植的农户收入,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创业,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发展建议:
1. 品牌化发展:加强“花果治乐,康养胜地”品牌的推广,提升治乐村杨梅的市场知名度。
2. 规模化经营:通过村集体公司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杨梅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3. 创新营销策略: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展多样化营销活动,扩大消费群体。
4. 延伸产业链:探索杨梅深加工产品,如杨梅酒、杨梅干等,增加产品附加值。
结论:
治乐村的杨梅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展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通过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治乐村的杨梅产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