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襄阳市南漳县位于荆山东麓,拥有悠久的植桑养蚕历史。其“楚丝”品牌曾享誉全球,桑园面积、养蚕张数、蚕茧产量一度位列全省前茅。然而,1996年受市场波动和劳动力不足等影响,该县蚕桑产业遭受重创,桑树面积大幅萎缩。近年来,南漳县抓住政策机遇,出台《南漳县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蚕桑产业链纳入全县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推动其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
1. 温湿度共育自动化系统
南漳县引进了高科技的温湿度共育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允许养蚕工人通过手机应用远程监控和调控蚕室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指标,提高了养蚕的精确度和效率。
2. 家蚕人工饲养投料一体机
采用科学配比的蚕饲料,通过自动喂养机实现均匀铺开和自动喂食,显著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并提高了蚕的收益率和孵化率。
3. 智能化小蚕共育工厂
创新养蚕模式,通过“统一蚕种,小蚕共育,大蚕分养”的方式,缩短了养殖周期,从原来的28天减少到15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经济效益
目前,南漳县板桥镇已完成新建高标准桑园和低产桑园改造2.1万亩,全镇有18个村发展蚕桑产业,村平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多元;有100多户养蚕大户,带动全镇500多户投身蚕桑产业,户平年增收5000多元;有桑蚕专业合作社17家,年养蚕3000多张,产鲜茧27万斤,蚕茧收入700万元。
四、产业链延伸
1. 桑叶茶车间和桑枝菌车间
为进一步开发桑蚕资源,南漳县建立了桑叶茶车间和桑枝菌车间,预计在今年十月至十一月份全部能投产,产生经济效益。
2. 南漳楚桑丝绸文化博览园
在襄阳市南漳县城周边打造的南漳楚桑丝绸文化博览园成为全省蚕桑产业三产融合的典范,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缫丝过程,了解楚国桑蚕丝绸历史,品尝桑叶茶、桑果汁、桑葚酱等桑蚕主题茶食,感受蚕丝被、丝巾、旗袍等丝绸制品的魅力。
五、未来展望
今年,南漳县蚕桑面积稳定在5万亩,预计年发放蚕纸2万张,产鲜茧800吨以上。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产业链延伸,南漳县的蚕桑产业正在破“茧”成“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