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近年来,文山州积极响应省委号召,通过“招小商”、扶小微、建车间等措施,壮大县域就业“蓄水池”,促进群众家门口增收。为此,“文山发布”推出“小商大民生”系列报道,展现“招小商”如何破解就业难题,助力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本文将围绕砚山县蓝莓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二、砚山县蓝莓产业发展现状
1. 种植面积:截至目前,砚山县已发展设施蓝莓1.24万亩,每年预计有1.8万吨蓝莓鲜果从砚山运出走向全国。
2. 产业链延伸:砚山县引进了第一家蓝莓加工企业——云南莓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延伸了蓝莓产业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一体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
3. 就业岗位:全县每年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带动群众就地务工增收1亿元左右。
三、砚山县蓝莓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1. 直接受益者:家住者腊乡布那村的田锦奎夫妇成为以“链”“联”农的直接受益者,一个月基本上达到1万块钱的收入。
2. 土地流转租金: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砚山县先后引进6家企业,辐射带动6个乡镇、4家本地企业(含个人)共同发展设施蓝莓种植,每年可为群众增加200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租金。
3. 村集体经济: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39个村(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年均为村集体增收849.5万元。
4. 就业收入:每年可吸纳就业30万余人次,预计为群众增加务工收入3亿元。
四、砚山县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
1. 成立招商引资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团队”服务机制。
2. 组建要素保障专班,从项目引进、开工、投产全程跟进服务。
3. 多招商、招好商,“以商聚产”不断延伸特色产业链。
4. 扩容就业增收“蓄水池”,提升群众就近就业幸福感。
五、结论
砚山县蓝莓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方面,蓝莓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蓝莓产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增收。未来,砚山县应继续加大对蓝莓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蓝莓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