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区情况
乌克忽洞镇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部,总面积740平方公里,距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35公里。该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肉牛绿色种养循环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全镇肉牛存栏超过1万头,其中西门塔尔牛占60%以上。青贮玉米丰年亩产7000斤—8500斤,旱年亩产5000斤—7000斤,年产量达2.6亿斤。乌克忽洞镇以提高镇域肉牛个体生产性能、产业精深加工水平为目标,全力助推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
二、推动产业发展成效
一是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整合现有肉牛产业发展优势,集聚资源要素,补齐主导产业发展短板,将乌克忽洞镇打造成为以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主导产业核心镇。预计到2025年,创建三品一标6个、肉牛年出栏1.3万头、牛肉产量650万斤,肉牛加工业产值突破2.76亿元,全镇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9亿元,带动农牧户4650户、户均年收入实现3.2万元。
二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利益联结机制。争取易地扶贫搬迁资金700万元建设千头肉牛养殖基地项目。与丰域合作社开展“放母收犊”,以牛犊作为合作社收益金,持续改良全镇肉牛品种。利用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奖补资金300万元,建设饲草料加工厂和肉牛育肥基地;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柠条发酵”项目合作;集聚多方资源完善肉牛产业基础设施。
三是推广“粮饲转化”发展模式。2023年乌克忽洞镇共生产青贮、黄贮及各类草捆饲料2亿斤,其中1.4亿斤用于镇域畜牧业发展,外销0.6亿斤。同时,积极推动饲草产业与现代农牧业融合,以龙头企业项目落户达茂旗为契机,将东河村、大西滩村打造为达茂旗“中央厨房”,充分挖掘饲草、柠条等产品附加值。
三、主要经验做法
(一)政府推动“念牛经”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为推动全镇肉牛产业快速发展,乌克忽洞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政府镇长为双组长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推进镇域肉牛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具体衔接推进,统一发展思想,算细经济效益账,激发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积极探索肉牛养殖“托养代繁”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推广“少养精养,收益不减”的理念,努力实现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干部主动“出牛力”镇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肉牛养殖效益及相关政策,引导农牧户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提高群众对肉牛养殖的积极性。组织有养殖意愿的农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标准化牛舍规划建设、饲料青贮技术、优良肉牛品种饲养管理、防疫销售等养殖知识要领,增强发展肉牛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三)合作社带动“使牛劲”全镇建成福牛、丰域、金田园、中磊、顺发5个标准化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主推西门塔尔、安格斯、荷斯坦、本地黄牛等品种,目前肉牛存栏1995头,通过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全镇初步形成了合作社示范带动、农牧户积极参与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肉牛产业持续向好发展。与丰域合作社推动肉牛同期发情人工授精项目,2024年开展了256头牛的同期发情人工授精。
(四)群众配合“发牛财”全镇肉牛养殖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抱团发展”,以二里半村伊兴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通过自家经济效益增长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肉牛产业通过传授养殖经验、开拓肉牛市场等降低农牧户购买牛犊品种不纯、防疫不规范等各环节的风险通过订单式养殖减少产销中间环节,解决了销路问题,增加了养殖效益,做到了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