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呼和浩特市在粮食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二十一连丰”的佳绩。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举措。以下是对呼和浩特市粮食产业的详细分析:
一、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2024年,呼和浩特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09.8万亩,较上年增加4.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8.98亿斤,较上年增加1.14亿斤,增幅为3%;粮食作物单产也有所提升,达到764.8斤/亩,较上年增加15.7斤/亩。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呼和浩特市在粮食生产方面的实力和潜力。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4.54万亩,改造提升10.2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77.94万亩。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耕地质量,还增强了农田的抗灾能力,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耕地地力提升攻关取得进展
呼和浩特市因地制宜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提升措施面积达570.3万亩。其中,还特别注重轻度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推进了50万亩轻度盐碱地的改良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耕地的地力水平,为粮食生产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得到推广
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呼和浩特市深化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2024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全年新增节水量达到450万方。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和粮食产量。
五、种业振兴行动取得实效
在种业振兴方面,呼和浩特市深入实施了种业振兴行动。2024年选育推广了32个新品种,同比增加28%。同时,还建设了“看禾选种”平台和转基因玉米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筛选出12个优势品种进行推广。这些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和产量水平。
六、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得到集成推广
呼和浩特市集成推广了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实施了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通过建设粮油经济作物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和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等措施,示范区单产提升了10%以上。同时,还支持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225家,落实关键技术165.63万亩次。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效。
七、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市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保有量达到1083台,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110台,高性能播种机454台。秋收期间共投入农机具3.7万台(套)、玉米联合收割机1789台、拖拉机2.4万台。这些先进农机装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
八、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发挥重要作用
呼和浩特市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开展各类托管和服务为农民提供“菜单式”服务。目前全市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935家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194万亩其中新增面积达23.1万亩受益农户超过10万户。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呼和浩特市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举措。未来随着这些措施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完善相信呼和浩特市的粮食产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