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兴县深入实施杂粮产业“特”“优”“高效”发展战略,通过高规格建设基地、高水平培育主体、高标准打造品牌等措施,推动了杂粮产业的全面发展。目前,杂粮产业链产值达到11亿元,占农民种粮收入的85%,成为兴县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产业发展概况
1. 基地建设:依托资源禀赋,兴县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杂粮产业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晋绥杂粮研究院,引进6支杂粮专家团队,建设了200亩杂粮种业试验示范基地、10000亩杂粮种业基地和20万亩绿色有机杂粮基地,筛选出适宜种植的高产、优质杂粮品种16个。
2. 主体培育:围绕国家级龙头企业上榜、晋兴板上市、产值上亿、利润上千万的“四上”目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户、农村合作社达到1341家。
3. 品牌打造: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已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4个,培育出多个杂粮品牌。其中,“山花烂漫”牌小米荣获多项金奖,畅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清泉”老陈醋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销售网遍布全国并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二、市场激发与政策支持
1. 政策制定:制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扶持杂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对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奖励。
2. 市场拓展: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进入京东、淘宝和“832”等网络平台,多渠道销售兴县杂粮产品。同时,给予杂粮直销店奖补资金,全力拓宽杂粮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三、品质管控与加工水平提升
1. 品质管控:紧盯杂粮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从源头上监管优质种子、有机肥等农业投入品质量,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 加工水平提升:推动杂粮加工企业标准化发展,研制出多种功能食品和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同时,研发形成杂粮宴菜面汤粥标准宴系,打响“兴县杂粮宴 健康中国宴”品牌。
四、科技推广与保障体系建设
1. 科技推广:依托科研院校,加强全县杂粮产业开发的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推广一系列先进技术。
2. 保障体系建设:成立多个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杂粮产业发展构建起政策上的“四梁八柱”。同时,加快平台创建,推动晋绥杂粮研究院高效运行,搭建全国宣传展示平台。
综上所述,兴县杂粮产业在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打造、市场激发与政策支持、品质管控与加工水平提升以及科技推广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兴县应继续深化这些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杂粮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