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林草种苗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推动林草种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林草局先后印发了《关于推进种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林草种苗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林草种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二、产业现状
1. 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国家和省两级,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林草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全国共建设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库388处,收集保存种质资源10万余份。同时,有序开展林草种质资源收集工作,计划利用3年时间新收集林草种质资源8万份。
2. 种苗生产供应方面:我国从4个方面优化种苗生产供应结构,包括推进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树种结构调整、加强采种基地建设、依托国有林场建设一批保障性苗圃以及强化供需信息引导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种子生产基地1400多处,全国共有各类苗木生产基地21.4万个,其中保障性苗圃671个。
三、市场需求
在苗木需求方面,总体呈现南北差异。三北地区以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为重点,对耐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树种苗木的需求持续增加;南方地区以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对珍贵树种、彩化树种苗木的需求持续走高。同时,全国对中小规格园林绿化树种苗木及常规造林树种苗木需求将大幅减少。
四、市场预测
预计2025年全国苗木需求量将稳中有降,需求量约为86亿株,较2023年下降5%左右。2024年全国育苗面积为1485万亩,2025年可出圃苗木240亿株左右,全国苗木供应总体充足。在“三北”工程建设方面,预计2025年需苗量约为16.5亿株,其中灌木树种苗木需求量约为10.3亿株,占年度总需苗量的62%左右。在珍贵树种推广方面,预计2025年珍贵树种苗木需求量约为9亿—10亿株,目前在圃可供2025年造林用苗量16.8亿株,苗木供需基本平衡。
五、政策建议
1. 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合理布局一批林木和草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扩充林木种质资源库,增补一批乡土灌木树种、珍贵树种、彩化树种、经济林树种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
2. 加强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完善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中心的作用,针对重点树种、草种制定专门的鉴定评价方案。
3. 推动资源共享利用,制定林草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办法,让育种家、企业能够用上这些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存起来、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