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位于北纬24度“黄金茶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逐步将古茶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依托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现代化的茶叶生产技术,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昌宁县拥有48个古茶树居群,百年以上古茶树面积达4.9万亩,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不仅是茶叶科研和品种选育的天然基因库,也是昌宁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保护这些古茶树,昌宁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协会、制定《昌宁县古茶树保护技术规程》等,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砍、盗伐等违法行为,确保古茶树资源的安全。
二、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昌宁县把生态理念贯穿于种茶、制茶全过程,现有31.5万亩生态茶园、11.2万亩有机茶园、3万亩雨林联盟认证茶园,是全国首批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该县严格遵循有机农业标准,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有机肥料使用,通过数字赋能建设智慧茶园,实现茶园种植环节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也促进了茶农增收。
三、茶叶品牌的培育与推广
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昌宁县积极探索古茶树资源的发展新路径,与企业携手深挖古茶树文化内涵,培优“昌宁红”“驮邦古道”“大叶山”等知名品牌。同时,以口感优化为核心,精研工艺,平衡苦涩、提色增香,促进茶叶品质跃升。此外,昌宁县还积极策划各类活动,如“昌宁邀您来+主题”“论茶大赛”等,全方位提升品牌曝光度,拓宽销售渠道。
四、多元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昌宁县全力探索“茶叶+”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昌宁茶产业与旅游、生态、科技以及健康等领域有机融合。例如,开发多元茶产品、推出特色菜肴、融合红茶与咖啡等创新尝试,显著提升了茶叶附加值,进一步延伸了茶产业链。同时,通过搭建昌宁红茶智慧云平台、探索电商助力工作模式等方式,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
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得益于上述措施的实施,昌宁县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干茶总产量达到3078.91万公斤,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0.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9%和4.69%。同时,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了昌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