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巧家县依托金沙江、牛栏江沿岸的独特气候和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甘蔗产业。截至2024年底,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覆盖8个乡镇(街道),主产区为白鹤滩街道、玉屏街道和东坪镇。年产甘蔗5万余吨,红糖5000余吨,全产业链产值约2亿元,带动3460户农户增收,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务工收入超2700万元。产业组织形式多样,现有12个甘蔗种植合作社和40余家红糖生产商,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链条。
二、发展模式与成效
党建引领与联农带农机制
以鱼坝村为例,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党支部+农户”模式,整合土地资源,培育致富带头人。2023年该村发展甘蔗800亩,带动农户增收400万元;2024年计划新增400亩,链接200余户农户。龙头企业(如巧家万华食品有限公司)的引入,推动规模化种植和本地就业,建成600亩核心基地。政策与科技支撑
技术推广:依托专家工作站和“兴巧人才”项目,开展品种试验(7个新品种)、建设200亩轻简高效示范园,推广良种良法补贴政策。
基建投入:2025年计划完善园区水电路设施,新增种植2000亩,夯实产业基础。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蔗农冯代全案例显示,30亩甘蔗年收入12万元,亩均收益约4000元,显著高于传统作物。红糖加工环节进一步延伸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产业优势与挑战
优势:
地理条件:沿江区域光热充足,适宜甘蔗生长。
全链发展:从种植到深加工形成闭环,红糖品牌潜力大。
政策协同:政府、科研、企业、农户多方联动,技术推广和补贴政策有效落地。
挑战:
规模化瓶颈:土地流转和机械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
市场风险:红糖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农户积极性。
基础设施:部分产区灌溉和交通设施仍需完善。
四、未来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推动“巧家红糖”地理标志认证,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深化农旅融合:结合甘蔗观光、红糖制作体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和融媒体宣传(如巧家融媒小程序),扩大市场覆盖。
技术升级:推广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五、结论
巧家县甘蔗产业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全链开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未来需在规模化、品牌化和基础设施上持续发力,进一步释放“甜蜜经济”潜力,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注入长效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