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石林县人参果产业经过30余年发展,从1992年试种起步到2024年成为全国最大商品人参果基地,实现全产业链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规模优势:2024年种植面积17.01万亩,产量30.02万吨,一产产值16.72亿元,综合产值35.1亿元,辐射带动40万亩,稳居全国最大种植基地、集散地和种苗繁育中心。
富民成效:亩均纯收入6500元,带动9000余劳动力转移,户均年增收2万元,成为乡村振兴“金果果”。
二、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1. 科学规划引领,构建“一核两园三区”格局
以西街口镇为核心,布局国际产业示范园、加工示范园,划分主导种植区、种苗观光区、辐射带动区,形成“生产-加工-休闲”三产融合空间体系,强化集群效应。
2. 科技赋能种业,突破产业瓶颈
品种创新:通过杂交育种、太空诱变技术培育“圆果2号”等21个适应性、抗病性强的优质品种。
技术推广:2023年推广脱毒苗12万亩、引蔓栽培5000亩(亩产3.7吨),绿色防控技术覆盖8.5万亩,建成8个组培室、47个繁育基地,种苗优质化率显著提升。
合作模式:政府牵头整合科研院所、国企、社会资本和农户资源,形成“产学研用”闭环。
3. 全链条延伸,提升综合效益
加工物流:建成1个产业园区(分选/包装/冷链一体化)、2个交易集散地、16条分选线,配套千家收购点。
电商融合:培育500余个电商主体,线上销售占比40%,线下占60%,数字平台助力产销精准对接。
主体培育:拥有150余家专业企业/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12家省市示范社,市场化组织程度高。
4. 品牌战略驱动,抢占市场高地
品牌荣誉:“石林人参果”获云南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地标价值15.83亿元;“齿艿”牌入选省市名优农产品。
营销创新:通过央视报道、九届人参果文化旅游节、北上广专题推介会、地铁专列等多元宣传,打通高端市场(如北上广深直供),品牌溢价显著。
三、经验启示与未来建议
1. 成功经验
“科技+政策”双轮驱动:种业创新与政府规划协同,破解高原农业瓶颈。
三产融合路径:从种植到加工、文旅、电商,实现价值链倍增。
品牌赋能农业:公用品牌建设与市场化营销结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2. 潜在挑战
市场风险:规模扩张需警惕供需失衡,需加强产销大数据预警。
品质管控:需进一步标准化种植,巩固地标产品优势。
3. 建议方向
深化加工:开发人参果精深加工产品(如果汁、冻干),提高附加值。
国际拓展:依托“国际产业示范园”定位,探索东南亚等出口市场。
碳汇探索:结合绿色种植技术,申报碳标签,契合低碳经济趋势。
结语:石林人参果产业通过品种革新、全链布局和品牌化运营,为高原特色农业提供了“生态-产业-富民”协同发展的样板,其经验可复制性较强,未来需在全球化市场和产业链高端化上持续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