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昆明市依托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2396种,常用野生药材近300种),围绕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和药食两用药材三大方向,构建了覆盖种植、加工、贸易的全产业链体系。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32.07万亩(同比+7.02%),产量8.58万吨(同比+6.28%),农业产值33.16亿元(同比+6.12%),加工产值161.56亿元,批发零售额329.81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524.53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24%,位列第一。
二、核心发展举措与成效
1. 种源保护与良种繁育
资源保护:建立6个种质资源库,覆盖石斛、重楼、黄草乌等特色品种。
良种基地:禄劝、寻甸、东川三县区为核心繁育区,建成种苗基地2000余亩,涵盖天麻(210亩)、西洋参(160亩)、云当归(800亩)等名贵品种,为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源。
2. 规模化绿色种植
区域布局:以轿子雪山为核心打造滇中高山产区,禄劝县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2%。
主导品种:万亩以上品种包括云当归、续断、砂仁、三七、黄精;5000亩以上有重楼、云木香、生姜。
技术升级:推广设施种植6.8万亩,建设标准化基地3.08万亩(占10.31%),8个品种获有机认证(如云当归、三七)。
3. 精深加工集群化
企业集聚:195家生产企业(34家规模以上),占全省60%饮片加工、70%提取物加工产能,加工产值占比48.1%。头部企业包括云南白药、昆中药、贝泰妮等。
产品结构:加工产值161.56亿元,中(成)药占比45.86%,提取物23.99%,饮片1.91%。
4. 线上线下双轨流通
菊花园市场:全国17家获批市场之一,年交易额27亿元,经营品种4000余种。
数字化平台:昆明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整合132家ToB企业、243种药材,小程序“季季康”实现ToC销售140余个品种。
三、未来规划(2025年目标)
种植端:稳定3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天麻、云当归等高山药材,农业产值增5.5%。
加工端:深化高新区、经开区集群优势,加工产值增6.5%。
贸易端:升级菊花园市场,拓展电子交易、跨境贸易,批发零售额增8%,全产业链产值增7%。
四、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良种选育和精深加工技术。
品牌化战略:扩大“云药”品牌影响力,推动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产业链协同:优化“种植-加工-贸易”联动机制,提升附加值。
分析师点评:昆明市中药材产业通过全链条布局,已形成资源保护、规模种植、集群加工、多元销售的闭环体系,未来需进一步挖掘药食同源潜力,抢占国内外高端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