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依托气候、土地及区位优势,已形成以金山、中村、仁兴等乡镇为核心的规模化花卉产业带。截至2024年,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3.54万亩,培育企业37家、合作社9个,年产鲜切花15.18亿枝,综合产值26亿元,带动就业1.6万余人,成为区域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二、发展模式与特点
规模化种植与科技赋能
通过连片大棚基地(如秀海花卉280亩、方德波尔格等)实现集约化生产,引入高标准温室、组培研发中心(如秀海基地9万平方米温室),推动红掌、月季等品种提质增效。
科技应用显著,如彩云镇红掌种苗品质居全省第一,部分企业年产量超百万盆(枝),产品远销日韩及东南亚。
“企业+农户”联动机制
企业主导产销(如锦海花卉日均销售鲜花5万枝),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月收入3000-4000元)或订单种植(户均增收4.2万元)参与产业链。
季节性用工灵活,如勤丰镇年用工5000余人次,兼顾农民“务工顾家两不误”需求。
市场导向与品牌建设
以斗南花市为核心枢纽,辐射北上广及国际市场,形成“禄丰云花”劳务品牌。高端品种(如卡布奇诺玫瑰、红掌)占比提升,附加值较高。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产值增长显著:2024年鲜切花产值15.78亿元(同比+13.89%),综合产值26亿元,亩均效益约7.34万元,高于传统作物。
就业带动突出:长期务工人员年均收入3万元,季节性务工覆盖5000余人,有效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四、政策与规划支持
禄丰市以“一核两带”(罗次坝子为核心,彩云-恐龙山、土官-广通为示范带)布局花卉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如2021年引入锦海基地)、科技培训及协会合作(1个专业协会、9个合作社)推动产业升级。
五、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国际市场波动(如东南亚出口依赖)、物流成本及品种同质化竞争需关注。
发展建议:
强化冷链物流配套,延伸加工链条(如干花、精油);
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本土新品种;
推动“花卉+旅游”融合,提升品牌溢价。
六、结论
禄丰市花卉产业通过规模化、科技化与市场化协同,成为乡村振兴典型范例。未来需持续优化产业链韧性,巩固“美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