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基础
区位优势
兔街镇位于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哀牢山南坡,与普洱市景东县接壤,属高海拔茶区(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具备优质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
种茶历史悠久,拥有2.63万亩生态茶园及4697棵百年以上古茶树,文化底蕴深厚(“哀牢古国,千年贡茶”)。
历史瓶颈
品牌弱势:长期受普洱茶“虹吸效应”影响,知名度低,市场认知不足。
生产粗放:传统小作坊分散加工,标准化程度低,附加值难以提升。
产业链单一:茶园经济局限于鲜叶采摘,综合利用率低。
二、转型升级核心举措
1. 品牌化突围:节庆营销+公共品牌
古茶文化节:2022年起连续举办三届,2024年吸引游客1.2万人,直播观看量超1240万人次,直接带动销售额110万元(含协议订单)。
“兔乐之”公共品牌:
采用“1+X”模式(村办企业牵头整合资源),统一商标、标准与购销,开发古树白茶等系列产品。
通过茶博会、国际茶日等平台曝光,实现从“地方特产”到“区域品牌”的跃升。
2. 科技赋能:产学研深度融合
专家工作站: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王白娟团队驻点,完成135份古茶树种质资源检测,明确“三多一少”(氨基酸、茶多酚、硒含量高,咖啡碱少)的品质优势。
立体生态茶园:
套种滇黄精、重楼等中药材,养殖胡蜂1万窝,亩均收益提升30%以上。
建成600亩示范园,推动“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
3. 三产融合:延伸价值链
茶文旅融合:开发“茶旅+民宿/研学/康养”业态,建成茶庄园1座、民宿18间,配套茶园观光通道4.2公里。
文创衍生品:推出茶具、茶袋等周边,提升品牌文化附加值。
三、发展成效与数据亮点
产值跃升:2024年干茶产量825吨,产值1.08亿元,较2021年增长13.61倍。
市场拓展:从本地走向上海等一线城市,客商单笔订单达2吨(明前茶+白茶)。
就业带动:采茶季吸纳超千名劳动力,农户实现“四季有收入”。
四、经验启示与建议
可复制的模式
“科技+品牌”双轮驱动:通过高校合作解决技术短板,通过公共品牌破解市场困局。
节庆经济效应:短期活动带动长期品牌声量,适合资源禀赋突出的乡村地区。
潜在风险与建议
品质管控:需建立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标准,避免品牌扩张下的质量波动。
可持续开发: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需平衡,建议引入生态认证机制。
渠道深化:加强电商平台布局,避免过度依赖线下节庆引流。
结语
兔街镇茶产业的蜕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其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以文化激活生态资源的路径,为西部山区特色产业振兴提供了样本参考。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品牌护城河,推动“茶+N”多元产业生态构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