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新现镇位于云南省屏边县,依托山地气候优势发展枇杷种植产业,目前规模达3.3万亩,年产值约1亿元,形成以“大叶子”品种为主、采收期长达7个月(10月至次年4月)的特色产业带。通过“党建引领+示范户带动”模式,推动产业从“小散弱”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二、发展亮点
产销模式多元化
传统渠道稳定: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吸引蒙自等地收购商集中采购,销往广东、浙江等批发市场,降低物流成本。
电商赋能增收:村支书带头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土味营销”拓展销路,如永胜村杨国林通过电商年增收2万元,反映数字化工具在农产品上行中的潜力。
技术支撑提质增效
依托屏边县专家工作站,由“土专家”“田秀才”提供技术指导,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例如,吉咪村潘素芬户20亩枇杷年收入达17万元,单亩效益超8000元,体现技术对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组织化与规模化发展
通过“示范户带动”避免跟风种植,形成连片种植基地,实现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年产值突破亿元,农户人均收入显著增长。
三、经验借鉴
党建引领产业整合:新现镇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统筹资源解决分散经营问题,值得其他山区乡镇参考。
“技术+电商”双驱动:技术培训保障生产端,电商拓展销售端,形成“产-销”闭环。
特色品种差异化竞争:选择“大叶子”等长周期品种,错峰上市,规避市场同质化竞争。
四、潜在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市场波动可能影响收购价,需加强品牌建设(如地理标志认证)提升溢价能力。
电商人才短缺,需系统性培训农户数字化技能。
发展建议
延伸产业链:开发枇杷深加工产品(如果脯、饮料),提高附加值。
强化品牌营销:联合政府打造“苗乡枇杷”区域公共品牌,结合文旅推广采摘体验。
五、结论
新现镇枇杷产业通过组织创新、技术赋能和渠道拓展,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化产业的升级,为西南山区特色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的“屏边样本”。未来需持续强化抗风险能力与品牌影响力,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