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规模
马龙区依托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的冷凉优势,成为云南新兴花卉优势产区。截至当前,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超3万亩,涵盖鲜切花、加工花卉、食用药用花卉及工业用花四大类,其中鲜切花(含康乃馨种苗)9123亩,年产值达4.3亿元,出口创汇1577万元。产业呈现标准化、规模化、技术密集型转型趋势,形成以月望、通泉为核心的鲜切花集群区,并吸引爱必达、英茂等龙头企业入驻。
二、产业融合模式与特色
“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融合
通泉街道:700亩绣球花、300亩金丝皇菊通过垚润生物、迷雾永生花等企业加工为花茶、永生花,延伸产业链;同时发展观光旅游,实现一二三产联动。
月望乡:规划“一牛一果一花”产业,形成万寿菊工业用花带、鲜切花种植带及北美冬青特色种植区,现代花卉示范园加速建设。
多元化产品结构
鲜切花主导:马鸣乡500亩百合花通过斗南市场及直播电商销售,高端重瓣百合单价达15-17元/支。
加工与药用延伸:食用玫瑰(嘉华农业)、万寿菊(工业用花)等提升附加值,降低单一市场风险。
区位与市场优势
紧邻昆明斗南市场,物流成本低;冷凉气候实现周年均衡供花,契合高端花卉生产需求。
三、政策驱动与企业引领
政府引导:区农业农村局通过产业规划(如“一牛一果一花”)整合资源,推动土地、资本、技术集约化发展。
龙头带动:6家花卉企业(如爱必达、世美花卉)入驻,带动标准化种植与技术创新,如康乃馨种苗繁育、永生花加工等。
小散户升级:张安屯、大庄乡等地小农户逐步转向鲜切花种植,结合电商直播拓宽销路。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鲜切花价格波动大(如百合单价跨度8-17元),需加强品种优化与市场预判。
加工花卉(如永生花)技术门槛高,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竞争压力。
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设施农业、智能温室,提升单位产值。
品牌化建设:打造“马龙鲜花”区域公共品牌,增强斗南市场议价能力。
深化融合:开发花卉主题文旅项目(如绣球花节),延长消费链条。
五、未来展望
马龙区花卉产业已从传统种植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需进一步发挥气候与区位优势,推动“种植—加工—文旅—出口”一体化布局,成为云南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