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规模与增长
种植面积:2024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8.97万亩(核心四县占比87%),2025年一季度投产面积3.47万亩,同比激增81.7%。
产值表现:一季度产值达2.6亿元,同比增长84.4%,呈现“面积+产值”双增长态势。
品种结构:人工种植50余种,特色品种包括芦荟、滇重楼、滇黄精等,形成差异化海拔布局(低热河谷区—芦荟;冷凉山区—黄精、重楼等)。
区域分布
哀牢山脉核心区:新平、元江、峨山、华宁四县集中连片发展,2024年种植面积超8万亩,占全市87%。
二、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政策与规划引领
以《玉溪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指导,明确全产业链发展路径,强化种业端、种植端、市场端协同。
差异化布局:按海拔梯度规划品种(如芦荟—低海拔;黄精—高海拔),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主体培育与联农机制
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企业+订单+农户”“企业+基地”模式,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设施升级:截至2024年,设施化种植面积达1.96万亩,提升抗风险能力。
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融合
技术推广:开展绞股蓝、毛萼香茶菜等新品种试验示范,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如江川、易门)。
三产融合:推动“科研—种植—加工—营销”一体化,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如林下经济开发)。
三、挑战与建议
现存问题
市场波动风险:部分品种(如三七)易受价格周期影响,需加强市场预警。
技术短板:高附加值品种(如滇重楼)的种苗繁育技术仍需突破。
发展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打造“玉溪滇黄精”“哀牢山重楼”等地理标志产品,提升溢价能力。
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科研机构攻关种源“卡脖子”问题,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如林下仿野生栽培)。
拓展下游渠道:引入深加工企业,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延长价值链。
四、未来展望
玉溪市中药材产业依托资源禀赋和政策红利,已进入高速增长期。下一步需聚焦品种优化、技术升级和品牌赋能,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力争成为云南省中药材产业标杆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