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资源禀赋突出
生态多样性:普洱市拥有5个气候带(北热带至温带)、5600种高等植物(占云南40%),已知中药材3665种,其中云茯苓、白及产量分别占全国40%、55%,被誉为“云南动植物王国王宫”。
林下经济潜力:全市75.77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中,林下种植达28万亩,依托68.23%森林覆盖率,实现“零化肥农药”生态种植,土地利用率提升40%。
产业基础扎实
现有60户龙头企业、7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省级“定制药园”(全省第一),形成“普洱石斛”等4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2023年综合产值达130亿元。
二、发展模式与典型案例
林下经济驱动乡村振兴
景谷县文朗村:村民返乡种植重楼,从4亩扩展至800亩,带动200余户增收,形成村级新兴产业。
墨江县马路村:海拔2000米区域种植黄精、重楼等1500亩,带动5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000元。
企业创新引领全产业链
淞茂谷公司:打造3320亩林下基地,融合种植、研发、康养旅游,开发龙血树、石斛等高附加值产品。
澜沧田丰公司:以数字化管理推动林下三七种植,实现“回归山林”生态增效。
三、招商引资与政策赋能
重点招商方向
聚焦标准化种植、中药研发(民族药/仿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2024年落地7个生物医药项目(协议投资10.73亿元),如云南白药茯苓交易市场、上古药业肉桂种植基地等。
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通过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技术培训等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推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
四、挑战与建议
现存短板
深加工能力不足,目前以原料供应为主;品牌溢价未充分释放,国际市场渗透率低。
发展建议
延伸产业链:推动云茯苓、白及等优势品种的精深加工(如药用辅料、靶向药载体)。
科技赋能:联合科研机构开展GAP认证,建立溯源体系,提升“定制药园”标准化水平。
文旅融合:借鉴淞茂谷模式,开发中医药康养旅游线路,打造“普洱药旅”IP。
五、前景展望
普洱市凭借不可复制的生态资源、政策红利及企业集群效应,有望成为全国林下中药材产业标杆。未来需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从“资源大市”向“产业强市”跨越,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