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富平县作为“中国柿子之乡”,拥有36万亩种植面积,2024年鲜柿产量达5亿公斤,带动13万群众增收。柿子产业已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形成鲜柿、柿饼、柿子醋、柿子酒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全产业链覆盖3万农户,83家认证企业,产业规模与效益显著提升。
二、核心发展举措与成效
技术示范引领产量品质双提升
标准化种植:通过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如鲲鹏家庭农场),推广病虫害防治、营养施肥等关键技术,亩均产量达3000公斤。
科研支撑:县果业发展中心联合专家团开展20余项试验,突破炭疽病防控、全营养施肥等技术瓶颈,培训柿农超7000人次,推动产业稳产提质。
科技驱动加工环节升级
智能化生产:龙头企业(如永辉农业)应用数控削皮、智能烘烤等6大核心技术,将传统50天柿饼加工周期大幅缩短,保留口感的同时提升效率。
附加值挖掘:小果利用(如柿子醋、果脯)和精深加工(如柿子酒、茶)拓展产业链,天健生物科技柿子醋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覆盖多省市场。
全产业链延展助农增收
利益联结机制: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鲜柿(如永辉年收200万公斤),并吸纳农户参与加工包装,实现“种植+加工”双收益。
品牌化战略:打造“富平柿饼 甜蜜中国”品牌形象,推动产品从传统柿饼向高附加值饮品、休闲食品延伸,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挑战与建议
挑战:
鲜柿储存与深加工技术需进一步优化,以降低损耗率。
国内外市场拓展面临区域品牌同质化竞争。
建议:
强化科技合作:联合高校深化功能性产品(如柿子多糖提取)研发,抢占健康食品赛道。
完善冷链物流: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延长鲜柿供应周期。
品牌国际化: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与跨境电商渠道,开拓东南亚、欧美市场。
四、总结
富平县以“技术+加工+品牌”三轮驱动,推动柿子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全链条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需持续补链强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世界级柿子产业高地。
(分析员:小蜂农业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