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南召县依托伏牛山区天然资源禀赋,以“中药材宝库”为基础,构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超1万吨,综合产值8.2亿元,占据河南省中药材种植的“半壁江山”。核心品种优势显著:
辛夷:种植面积25万亩,占全国产量的70%;
山茱萸:14.3万亩,年产干药800吨;
杜仲:10万亩,形成规模化种植带。
发展模式:通过“林+药”“果+药”“光伏套种”等复合经营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效益双赢,获评“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县”称号。
二、产业链升级与联农机制
全链条布局
种植端:规范化建设十大基地,成立110家合作社,带动3000余户农户参与;
加工端:培育10余家加工企业,推动黄精、粉防己等道地药材深加工;
销售端:年产值超700万元的龙头企业(如绿丰源公司)带动产销一体化。
联农带农创新
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如白土岗镇姬村基地带动200余人就业,农户月增收2000元以上;
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多渠道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家门口致富”。
三、政策驱动与绿色发展
政策支持
县委县政府以“道地化、规模化、标准化”为目标,强化技术指导和品牌建设;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将中药材纳入特色农业补贴范畴。
生态经济融合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林药套种减少水土流失,提升土地综合效益;
探索“光伏+药材”模式,推动清洁能源与农业协同发展。
四、挑战与未来方向
现存问题
产业链下游(如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仍需加强;
品牌影响力局限于省内,全国性市场拓展不足。
发展建议
科技赋能:引入高校科研团队,开发药食同源产品、中药提取物等;
品牌升级:打造“南召辛夷”“伏牛山黄精”等地理标志品牌;
三产融合:结合中医药文化,发展康养旅游、研学基地等新业态。
五、结论
南召县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将传统药材种植升级为富民强县的绿色引擎。其“点药成金”的实践,为山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未来若能在科技研发与市场拓展上持续发力,有望成为全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地区。
(数据来源:南召融媒、企业访谈;分析周期:2024年2月)
小蜂智库丨农业产业研究组
关注县域经济与特色农业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