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
内农牧种植发〔2025〕296号
各盟市农牧局: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25年粮油生产保障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25〕9号)和《关于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5〕6号)要求,2025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实施科学施肥增效行动。为扎实推进项目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扎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更加突出服务支撑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落实自治区大面积单产提升“两个一千万”行动要求,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和黄河流域,强化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继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豆增施根瘤菌剂,集成推广施肥新产品、新技术、新机具“三新”模式,持续推进科学施肥增效。
二、重点任务
2025年,结合自治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粮食主产区选择20个县,开展“三新”集成模式推广,每县重点打造10个千亩方和2个万亩片,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继续开展田间肥效试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和化肥利用率测算等基础支撑工作(任务安排见附件1),为主要作物提单产提供技术支撑。各地在完成20个“三新”集成配套推进县的基础上,可立足实际、结合本地优势特色作物,增选一批化肥用量大、代表性强、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重点旗县予以支持。
三、实施内容
(一)深化“三新”集成配套推广。承担“三新”集成推进任务的旗县要以目标作物为重点,兼顾其他主栽作物,优先选择种植规模大、技术能力强、配合意愿高的种植大户、社会化服务主体等落实千亩方、万亩片任务。玉米在灌溉区重点集成推广“测土配方+适度增密+水肥一体化+氮肥后移”技术模式,旱作区重点集成推广“增施有机肥+分层施肥+缓控释肥+保水剂”技术模式;小麦重点集成推广“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技术模式;水稻重点集成推广“增施有机肥+侧深施肥+无人机追肥”技术模式;马铃薯重点集成推广“测土配方+营养诊断+水肥一体化+氮肥后移”技术模式;大豆重点集成推广“适度增密+接种根瘤菌剂+缓控释肥+无人机追肥”、“适度增密+接种根瘤菌剂+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各地要根据作物类型、土壤养分状况、施肥习惯等实际情况,结合大豆根瘤菌菌剂接种工作,在有关科学施肥推荐系统和现有技术模式基础上,因地制宜优化技术参数,确定“三新”集成模式和施肥方案。
(二)巩固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做好田间肥效试验。按照《2025年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内农牧技土肥发〔2025〕19号)要求,合理布设小麦、玉米化肥利用率试验,在完成方案要求的利用率试验前提下,可根据自身需求增设利用率试验。围绕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针对施肥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新型肥料、施肥效应、配方校正等田间试验。相关试验可委托具有专业背景的科研教学单位承担任务,鼓励开展长期定点监测研究。各地要加强肥料施用、田间管理、样品采集、测产分析等全环节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确保试验结果真实可靠、数据记载详实精准。做好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综合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施肥主体等因素,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兼顾小农户,科学合理安排农户施肥情况调查点位,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农户资料进行动态更新。通过“肥情监测通”小程序(二维码见附件2),开展农户施肥情况和肥料使用效果调查监测。结合全国肥料节水专业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施肥水平、施肥结构、施肥方式等,形成专题报告。
(三)强化“优控全追”技术推广。各地要持续扩大“优控全追”(原无底肥技术)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方案见附件3),在适宜地区的主栽作物上推行不施或少施底肥、生育期少量多次施肥理念,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提升化肥利用率。试验区以探索建立当地主栽作物“优控全追”施肥指标体系为主要目标,展示区和示范区以提升施肥意识、优化施肥方式为主要目标,力争实现在施肥量适度下降的前提下产量基本稳定,实现控肥增效。
(四)推进智能精准施肥服务。各地要在关键农时,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入挖掘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指导旗县制定发布本地区主要农作物施肥技术指南。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智能化施肥推荐系统(如NE系统,二维码见附件2)或智能化施肥方案社会化服务,开展整村整乡“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科学施肥服务;加快批量化高效分析测试和无人机诊断变量施肥等智能化信息化精准施肥技术装备宣传、普及和应用,提升科学施肥先进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
(五)强化科学施肥成效评价。各地要全面总结测土配方施肥实施二十年工作历程、技术进步、推广经验、应用成效,特别是深入总结“十四五”控肥增效工作进展和取得成效,科学评估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肥料利用效率的贡献,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鼓励各地汇总成果出版书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肥料效应监测评价,结合“三新”集成模式推广千亩方、万亩片,监测土壤养分、施肥效果、产量水平变化,用可靠数据评价科学施肥成效。
(六)持续开展培训宣传。继续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培训行动,强化推广、科研、教学、协会、企业等力量联动协作,采取田间讲堂、室内教学、视频直播、短视频科普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深入开展科学认识化肥作用主题宣传,各地要广泛征集在科学施肥政策制度、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宣传视频或文稿,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推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有关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盟市要尽快分解任务目标,制定细化盟市级实施方案,指导“三新”集成推进县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县级实施方案,要求量化目标任务,明确实施区域、实施主体、技术模式等,制定细化补贴标准,完善配套措施。“三新”集成推进县实施方案经盟市农牧局审核后报自治区农牧厅和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备案。各盟市农牧局要加强统筹,优先将项目资源向已落实主体、地块的地区倾斜,同时既要整合相关项目资源,又要避免项目间承担任务主体和地块重复,防止“垒大户”。
二是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三新”示范区建设、大豆根瘤菌菌剂接种、试验监测、数据分析应用、营养诊断、宣传培训、肥料质量抽检等相关工作。可对“三新”集成模式推广、“看苗选肥”平台建设所需的肥料(须取得肥料登记证或备案号)、服务作业等进行适当补贴,不得用于购置农业机械。鼓励项目区吸纳当地农户参与劳务,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三是加强数据管理。及时采集填报农户施肥调查等数据,各盟市要压实数据初审责任,避免逻辑错误。强化数据分析,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应用功能。严格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要求,不得擅自将科学施肥相关数据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数据一经上报不得随意变更。
四是强化项目管理。专人负责严格落实“一月一调度”制度,项目承担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数据质量第一责任人,严把数据质量关。项目区可结合实际树立标牌,要厉行节约、旧物利用、尺寸适中、实用为主。各地资金拨付进度要与任务进度匹配,及时填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资金支付进度将继续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及下一年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各盟市农牧局请于5月16日前将实施方案和“三新”集成推进县实施方案报自治区农牧厅,并抄送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技术处。每季度末报送进展情况,11月15日前提交施肥情况专题报告、项目年度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2025年4月30日
【查看政策原文: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做好2025年科学施肥增效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