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现状
广元市利州区近年来以红梨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业态创新,推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全链条现代化转型。目前,全区红梨种植面积达1万亩,年产商品果1.5万吨,综合产值3亿元,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成为川北地区特色农业的标杆案例。
二、核心发展举措与成效
1. 组织创新:党建引领破壁垒
机制突破:成立红梨和食用菌产业集群党委,整合12个乡镇的62家经营主体及4家科研院所,由区农业农村局统筹协调,解决部门分割、资源分散问题。
协同效应: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推动新品种研发、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协同攻关,企业反馈问题解决效率显著提升。
2. 科技赋能:智慧化提升附加值
智能分拣:引入智能分选设备,分拣效率提升至50吨/日,精品梨单价从8元跃升至30元,成本节约65万元/采摘期。
全链条服务:建成“1+5”服务矩阵(1个党群服务中心+5个集配中心),覆盖分选、冷链、展销等环节,降低产业链损耗。
人才培育:联合科研院所开展“点单式”培训,培育农技人才30余人,推动传统种植向“智慧农业”转型。
3. 业态融合:延伸价值链
农文旅结合:开发梨花节、梨树认养、研学实践等新业态,年均吸引游客2万人次,旅游收入60万元,增强产业韧性。
联农带农: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参与规模化经营,共享产业红利。
三、经验启示
组织化是核心:产业集群党委的“红色引擎”模式,有效整合政府、企业、科研资源,破解了小散经营主体的发展瓶颈。
科技是突破口:智能装备与全链条服务显著提升产品溢价能力,证明农业现代化需以技术为支撑。
三产融合是趋势:利州区通过“红梨+文旅+公益”创新,为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竞争路径。
四、潜在挑战与建议
市场风险:需警惕同质化竞争,建议加强品牌建设(如地理标志认证),拓展深加工产品(梨膏、梨酒等)。
技术推广:扩大“智慧农业”覆盖范围,推动小农户接入标准化体系。
政策延续性:需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产业集群党委的跨部门协作可持续。
五、结论
利州区的实践表明,党建引领下的特色农业产业升级,能够通过组织创新、科技应用和业态融合实现“小产业大效益”。其经验可为中西部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品牌与科技“双轮驱动”,巩固产业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