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大悟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赋予其茶叶“香气高扬、滋味醇厚”的鲜明特色。全县茶园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茶1.31万吨,综合产值22.5亿元,从业人员超10万人,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叶子”。
二、2025年春茶生产动态
开采情况:
受2024年秋冬干旱影响,春茶开采较往年推迟一周,但品质提升(香气、口感更优)。
采茶期持续40天,全县30万亩茶园陆续进入采摘高峰,芳畈、阳平等乡镇率先启动。
用工保障:
通过“本地+跨省招工”双轨制解决用工短缺:本地采茶工4000余人,河南、安徽等地引入超1万人,工资日结、包食宿。
政企协作:人社、农业部门提前摸排需求,通过线上招聘、经纪人对接等方式高效匹配劳动力。
三、产业链延伸与创新实践
产品多元化开发:
河口镇金墩半兵卫抹茶占国内碾茶/抹茶市场25%份额,兼具饮品与食品添加剂功能。
湖北红绿黄茶业利用夏秋茶制成黄茶,每亩增收2000元,实现“红绿黄白抹”全品种开发。
突破传统茶叶形态,开发茶糕点、抹茶饮品、山茶精油护肤品等50余种衍生品,显著提升附加值。
典型案例:
三产融合与茶旅联动:
建成10个万亩观光茶园(如三里茶叶公园、伴山湖居等),推出“采茶体验+茶艺+茶宴”特色旅游线路。
2022年吸引游客790万人次,“红秀大悟,茶香天下”品牌效应凸显。
四、政策与科技驱动发展
政策支持:
统筹茶文化、产业、科技、旅游“四篇文章”,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推广“高校+企业+合作社”模式,促进技术转化(如夏秋茶黄茶工艺)。
科技赋能:
引入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加工技术创新实现“全周期采摘、全原叶利用”,资源利用率提升。
五、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气候波动(如干旱)影响采摘周期与产量;
跨省用工成本上升,需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力合作机制。
发展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申报地理标志,提升“大悟茶”市场辨识度;
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研发抗逆茶树品种及深加工技术;
数字化管理:建立茶园气象监测与用工调度平台,应对气候与用工波动。
六、结论
大悟县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三产融合与科技赋能,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跨越,为县域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未来需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优化供应链韧性,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