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1.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作为“中国草莓之都”,草莓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超36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0亿元,稳居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县。其中,水湖镇为核心产区,2024年草莓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12.5万吨,年产值20亿元,亩均纯收益3.5万元,带动从业农民18.5万人,综合效益显著。
2.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长丰县已形成“新品种研发—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休闲观光”一体化产业链,并通过“数字赋能+联农带农”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水湖镇重点打造草莓守望园综合园区、10个精品园区及8个休闲观光园,组织化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
二、创新驱动与数字化转型
1.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依托中科院合肥智慧农业谷平台,长丰县构建“数字草莓”体系:
智能种植:通过传感器、大数据和AI技术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等参数,优化生长模型,提升产量与品质。
立体栽培:推广立架栽培模式,空间利用率提高30%以上,采摘效率提升,兼具观光价值。
产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全县草莓种植分布、销售流向等数据,为政策制定和农户决策提供支持。
2. 科技赋能品种与加工
引进艳九天等企业开展新品种研发,推动品种迭代;
培育本华农业等加工企业,发展草莓深加工(如果汁、冻干),延伸价值链。
三、销售模式创新与市场拓展
1. 多元化销售渠道
传统渠道:本地批发市场覆盖周边省市;
电商转型:从淘宝、抖音等公域平台转向私域流量(微信朋友圈),复购率提升30%,水湖镇2024年线上销售900吨,销售额超4000万元;
政府助力:引入果之道物流供应链,计划开展家庭电商培训,推动“新农人”孵化。
2. 品牌化与三产融合
通过“长丰草莓”地理标志品牌提升溢价能力;
发展采摘观光、农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消费。
四、政策支持与可持续发展
1. 资金与项目倾斜
水湖镇整合涉农资金1.2亿元,实施智慧草莓园、精品园区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通过合作社联结268户农户,降低个体经营风险。
2. 生态与效益平衡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如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冷链物流建设(利马冷链等)降低损耗率至5%以下,保障品质。
五、挑战与建议
1. 潜在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需警惕同质化;
电商依赖私域流量,规模扩张受限。
2. 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扩大数字技术覆盖,推广低成本智能设备;
深化加工布局:开发功能性食品(如草莓酵素),提升附加值;
拓宽销售网络:对接社区团购、跨境电商,探索B端市场。
结论:长丰县及水湖镇通过“科技+品牌+三产融合”模式,成为全国草莓产业标杆。未来需持续优化产业链韧性,推动从“产量大县”向“价值强县”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