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发展态势
2024年,洛南县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目标,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呈现稳中提质、结构优化、三产融合的显著特征。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2.49亿元(+3.2%),增加值24.49亿元(+3.6%),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核心产业表现分析
1. 粮食生产:政策驱动稳产增效
面积与产量双稳:通过撂荒地整治、科技服务及《粮食生产扶持办法》激励,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2.41万亩,总产12.57万吨。
结构优化明显:高附加值作物表现突出,杂粮(+6.35%)、大豆(+4.37%)、绿豆(+18.44%)增速显著,反映市场需求导向下的种植调整成效。
2. 经济作物与中药材:特色产业扩容
蔬菜与食用菌:面积7.36万亩(+2.51%),产量18.98万吨(+5.05%),供应链韧性增强。
中药材:连翘、桔梗等品种规模化发展至12.84万亩,产量4.44万吨,成为山区农民增收新支点。
3. 林业与生态建设:绿色经济加速
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781亩、连翘种植1.67万亩,森林抚育4.5万亩,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协同(木材采伐1.31万立方米)。
潜力领域:连翘等经济林兼具生态与药用价值,未来可延伸深加工链条。
4. 畜牧业:提质与转型并行
稳产保供:生猪(出栏13.14万头)、禽蛋(1.29万吨)供应稳定,但牛羊产业规模仍待扩大(牛8647头、羊3.20万只)。
政策亮点:通过粮改饲、粪污资源化项目推动低碳循环养殖,符合绿色农业趋势。
5. 渔业与三产融合:品牌化发展突破
冷泉渔业优势:依托秦岭冷水资源,鱼类产量920吨(+2.22%),开发名特优水产品1个,初深加工潜力待释放。
“农业+文旅”:全国垂钓赛事成功举办,助推休闲观光渔业与“22℃商洛”康养品牌联动,三产融合示范效应显著。
三、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赋能:推广高产抗逆品种,提升粮食单产;探索中药材GAP种植标准,提高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连翘、冷泉鱼等深加工,发展预制菜、中药萃取等高价值环节。
绿色品牌打造:整合“洛南连翘”“冷泉鱼”等地理标志,对接电商平台扩大市场半径。
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强冷链物流建设,降低鲜活农产品损耗率。
四、展望
洛南县通过“稳粮、优特、促融”策略,已形成多业并举的现代农业雏形。未来需进一步激活秦岭生态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升级,为陕南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