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摘要
吉林省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棚膜经济,推动果蔬产业向反季化、本土化、高附加值转型。2024年全省棚室总规模达79万亩,设施果蔬产量预计270万吨,有效提升本地供给能力,同时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延边州、白城市等地通过技术创新(如嫁接育苗、有机种植)和设施升级(新建/改造棚室),实现四季连续生产,带动返乡创业与绿色农业协同发展。
二、产业动态与典型案例
延边州:有机种植+设施升级
龙井市:返乡企业良丰农业通过暖棚技术实现有机蔬菜全年生产,成为本地安全农产品试点标杆。
图们市:河东村大棚绿叶菜“当天采摘、全国发货”,供应链效率显著提升。
政策支持:2023年延边州投入生产设施改造项目,新建棚室1200亩,强化绿色农业基础。
白城市:技术创新+规模化种植
洮北区:农户采用南瓜根嫁接黄瓜苗技术,提升产量与连作能力;柿子大棚通过“冷棚+暖窖”组合延长生产周期。
育苗专业化:春耕育苗环节标准化,为全年产量奠定基础。
三、数据与政策亮点
规模扩张:2024年全省新建棚室3万亩,总规模79万亩,设施果蔬产量占全省需求比重持续上升。
技术渗透:嫁接育苗、有机种植等技术应用率提高,推动单产增长10%-15%(部分试点数据)。
政策抓手:省级财政支持设施农业升级,延边等地配套返乡创业补贴,降低经营主体投入成本。
四、产业价值与挑战
1. 核心价值
供给安全:减少对外地果蔬依赖,反季供给能力增强。
农民增收:棚膜经济亩均收益达传统种植3-5倍(如黄瓜嫁接技术户年均增收20%+)。
绿色转型:有机种植与设施农业减少农药使用,契合消费升级需求。
2. 潜在挑战
技术门槛:嫁接、温控等技术需专业化培训,小农户推广难度较大。
市场风险:集中上市可能导致价格波动,需加强产销对接(如延边“全国发货”模式需复制)。
五、建议与展望
短期:扩大技术培训覆盖,推动“企业+农户”协作模式(参考良丰农业)。
长期:构建冷链物流网络,发展深加工(如有机菜干、速冻果蔬)提升附加值。
政策:倾斜补贴至智慧农业设备(自动温控、水肥一体化),进一步降本增效。
展望:吉林省棚膜经济有望成为东北地区现代设施农业样板,若持续强化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未来3-5年或可带动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