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政办发〔2025〕27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黑龙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抢抓“后亚冬”机遇,持续释放夏季市场消费潜力,加快构建全域全季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7月1日至10月8日,实施2025年黑龙江省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特色文化旅游全域全季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原则,构建高品质、多场景、深体验的文旅融合产品体系,全新升级“避暑胜地·清凉龙江”夏季旅游品牌。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学”全要素供给,实施十大专项行动,进一步丰富“十”大主题线路、“百”场美食盛宴、“千”台文旅盛事和“万”种龙江好物,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完善涉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提振文旅消费动能和活力,构建主客共享全域旅游生态圈,着力打造全国夏季避暑旅游引领区。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清凉龙江”精品线路升级行动
1.打造“迷人哈夏”主题旅游线路。以第3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核心载体,围绕“让世界听见哈夏”主线,联动国际音乐赛事、中外经典剧目展演等多元形态,依托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等城市音乐地标,推出“音乐”主题旅游线路,创新“阳台音乐会”等沉浸式场景,立体呈现“世界音乐之城”独特魅力。〔责任单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2.打造“避暑康养”主题旅游线路。依托我省优质康养旅游资源,联动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工平山皇家鹿苑、扎龙生态旅游区、中国雪乡景区、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大庆连环湖温泉景区、兴凯湖新开流景区、伊春五营红松林海景区、七台河勃利县元明寒地中草药小镇、五大连池风景区、漠河张仲景养生院等,培育宜居宜行宜游宜养的康养旅游品牌。创建若干家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中医药局;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3.打造“乡野逸趣”主题旅游线路。持续壮大县域旅游品牌,做优“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新方正剪纸、满族刺绣、兰西挂钱、北红玛瑙、赫哲鱼皮画、勃利黑陶、鄂伦春桦树皮制作等非遗手工艺品,深度开发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丰富桦树汁、沙棘汁、蓝莓、蔓越莓、冷水鱼等乡野特色产品,构建“农时、农事、农艺”的农文旅创意IP,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北大荒农垦集团;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4.打造“民族风情”主题旅游线路。依托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哈拉新村、牡丹江中兴朝鲜民族文化风情园、佳木斯同江市八岔渔猎体验区、大庆阿木塔蒙古风情岛、双鸭山市饶河县四排赫哲风情旅游园区、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俗旅游区、大兴安岭呼玛白银纳鄂伦春民族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景点,融合库木勒节、古伦木沓节、朝鲜族流头节、那达慕大会等民俗节庆活动,营造“北方民族风情”沉浸式旅游体验。〔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5.打造“多彩研学”主题旅游线路。围绕红色文化、文物历史、航空航天、冠军文化等主题,依托黑龙江省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哈工大航天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嘉荫神州恐龙博物馆、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瑷珲历史陈列馆等文博场馆和景区,开发精品研学课程和线路,开展跨境研学旅游,遴选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6.打造“嗨翻边境”主题旅游线路。依托醉美G331边防路、界江界湖等文旅资源,开通“游中俄界江·宿醉美画山”界江游新航线,打造“乘船游边境”等游船新业态。举办第二届黑龙江省边境(界江界湖)旅游联盟和G331边境旅游联盟、乌苏里江“闯江湖·美生活”顽客露营季等活动,推出黑龙江界江界湖游钓联赛、“毅行北境331”等边境旅游新产品。〔责任单位:有关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7.打造“自游自驾”主题旅游线路。依托哈尔滨运粮河自驾游集散中心,辐射绥芬河中俄自驾游营地、抚远贝壳沙滩、大庆赛车小镇、鸡西虎头游客服务中心房车营地、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国际汽车营地、伊春五营、鹤岗山野湖、黑河瑷珲国际汽车营地、大兴安岭呼玛尔自驾营地等特色自驾营地,推出飞越331—房车露营体验之旅、穿越331—龙江边境自驾之旅、跨越331—中俄自驾友谊之旅等G331沿线自驾游特色产品,构建全域自驾旅游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8.打造“两极揽胜”主题旅游线路。以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依托神州北极漠河、华夏东极抚远,发挥串飞航线作用,打造找北消夏、极地研学、古驿民俗、遇见53°等精品线路,举办佳木斯三江旅游节和漠河北极光节等活动,擦亮“一路向北”、“紫气东来”两极旅游品牌。〔责任单位: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9.打造“活力赛事”主题旅游线路。发布“跟着赛事游龙江”夏季赛事目录,重点举办哈尔滨国际马拉松、帆板奥林匹克赛、鹤城国际冰球邀请赛、2025东北亚(中国·牡丹江)电子竞技嘉年华、大庆肇源—贵州村超全国赛黑龙江赛区、兴凯湖帆板马拉松和摩托艇比赛、伊春全国冰壶青少年锦标赛、鹤岗森林半程马拉松、横渡中俄界江—黑龙江活动、绥化国际青少年越野滑轮赛、大兴安岭地区塔河第七届全国森林自行车赛等生态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激活文体旅活力。〔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10.打造“金秋丰景”主题旅游线路。举办抚远蔓越莓采摘季、伊春五花山赶山季、大兴安岭乡村采摘季等特色庆丰收活动。依托闫家岗农场都市农业综合体、响水·国际稻米公园、建三江七星旅游名镇、双鸭山市稻梦乌苏农乐园、宝泉岭现代农业生态园等,打造农业科普研学、生态观光、田园度假主题线路,体验农趣,共赏丰景。〔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投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完成时限:2025年9月底前〕
(二)实施“欢腾龙江”文旅融合赋能行动
11.推动演艺场景多元融合。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省新剧目调演为核心,举办集第7届哈尔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第20届萨克斯管大会、鹤城仲夏话剧演出季、欢腾牡丹江文旅消费季、大庆缤纷夏日演出季、鸡西兴凯湖音乐季、伊春森林电音狂欢季、七台河万宝音乐季、黑河“龙江夜宴”界江文旅演艺、“声动绥化”消夏K歌赛、漠河“寻梦兴安”驻场演出于一体的城市演艺集群,打造剧场驻演、街头快闪、实景沉浸艺术旅游产品,拉动文旅消费增长。〔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12.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供给。组织开展“送欢笑到基层”、“戏曲进校园”、“蒲公英计划”等惠民文化活动。开展“幸福满龙江”、第五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舞展演等全省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办好全国夏季“村晚”主场和夏秋两季示范展示点活动,打造更多“近悦远来”的旅游空间。〔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13.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依托“寻迹尔滨”文物主题游径,加强中东铁路沿线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挖掘。举办“文物活化季”暨“博物馆季”,联动全省文博场馆推出精品展览和社教活动,推出融合艺术演绎、国潮市集等元素的文物巡游。做好《731》、《生还》首映式活动宣传,开展好非遗进校园活动。〔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14.培育发展多元业态体验。以新质生产力拓展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全感元宇宙、AR历史街区、城市旅拍、芬多精森林浴等新业态项目,开拓沉浸式光影秀、沿江夜航、主题夜游街区、美食夜市等夜间文娱消费场景,丰富演唱会、动漫展等,办好第23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首届太阳岛音乐节、草莓音乐节、《遇见·哈尔滨》沿江演艺、蔓越莓音乐汇、到大庆去露营、“消夏狂欢·醉美兴安”南北啤酒节促消费活动等品牌活动。〔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15.拓展文旅国际交流合作。举办第三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开展“中俄友谊墙”、中俄青少年艺术展演、中俄华彩共游、仲夏夜老电影等活动。办好第十五届中俄文化大集,重点培育“东极之光”中俄文化季、牡丹江中俄青少年文化艺术季、中俄界江文化旅游节、“夏之梦”国际青少年美术交流周等沿边文旅IP,扩大中俄文旅交流合作示范区成效。〔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三)实施“臻味龙江”烟火寻鲜逛吃行动
16.打造黑龙江特色餐饮体系。挖掘黑龙江特色美食资源,大力培育“名菜”、“名厨”、“名店”。加强对“龙江老字号”美食品牌、饮食类非遗项目的宣传与保护,传承黑龙江美食文化和烹饪技艺,扩大“龙菜”品牌影响力。举办“龙江美食荟”餐饮促消费活动,鼓励各地打造餐饮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提高餐饮供给质量。〔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7.开展“跟着影视去旅游、品美食”活动。鼓励餐饮企业联合热门影视剧推出联名套餐、主题菜品,借助影视宣发资源植入地方美食文化。鼓励各地旅游景区、餐饮企业与影视剧出品方、宣发方合作,联动电影院、景点景区、餐饮企业、支付结算机构等开展“影视+旅游+美食”联合促消费活动,实现客流相互转化。〔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18.深度开发黑龙江地标美食。推出牡丹江镜泊湖鱼宴、佳木斯三江鱼鲜、鸡西大冷面、兴凯湖大白鱼、双鸭山市赫哲全鱼宴、伊春森系菜肴、七台河龟锅、绥化肇东小饼、大兴安岭“三餐四季”等美食,举办哈尔滨西餐文化节、齐齐哈尔烤肉美食节、大庆坑烤美食季、鹤岗小串烧烤节等美食品牌活动,丰富游客舌尖体验。〔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实施“雅居龙江”住宿品质保障行动
19.打造高端品牌酒店和特色民宿。完善政策激励,延续纳统奖励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壮大住宿市场主体规模,鼓励具备条件的本土酒店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积极推动特色民宿建设,加强旅游星级饭店和星级旅游民宿评定复核。〔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0.丰富住宿产品内涵。积极搭建文旅企业与住宿行业共建平台,鼓励双方加强合作,创新“住宿+旅拍”、“住宿+文创”、“住宿+康养”等融合服务模式,促进文旅住宿相互赋能、共同发展。〔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1.提升住宿服务质量。指导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规范经营,组织开展服务技能培训,提升住宿服务质量,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实施“畅行龙江”旅游交通强基行动
22.推进“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提高哈尔滨至俄罗斯及东北亚、东南亚地区航空连通性,强化“经哈飞”中转联程保障,开设中转柜台,提供便捷中转服务。加大铁旅融合支持力度,持续开好“林都号”、“伊春号”高品质旅游列车和“漠河观极光”、“精彩在鹤乡”等传统旅游专列,增开“银发旅游”列车,加密“龙泰号”旅游包机(专列)。〔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机场集团、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3.加强旅游交通运力保障。做好运力储备和调度,组织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和地铁企业做好应急运力储备,科学安排地铁、城乡客运班线、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与铁路、民航有机衔接。根据需求加大旅游集散中心运力投放,增设区间车、定制客运线路等。加密通景公交线路发车班次,构建公共交通“快旅”模式。〔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交投集团、省机场集团、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24.强化汽车租赁规范便捷运营。拓展全域租车网络,优化高速公路沿线租车服务点布局。加大车辆投入,在两站一场、重点景区优先配置高端车型,引导汽车租赁企业在边境口岸地区增设门店或网点,优化网上预订、送车、异地还车等功能。〔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交投集团,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25.强化哈尔滨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作用。充分发挥黑龙江中俄开放合作牵头省和哈尔滨旅游集散核心枢纽作用,完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际旅游服务中心功能,加大宣传力度使其成为国内游客经我省赴俄罗斯、俄罗斯游客经我省赴国内各地和赴东南亚、东北亚的双向旅游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六)实施“潮购龙江”文旅消费焕新行动
26.推动龙江好物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以“黑土优品”为引领,开展“黑土多优品,优选北大荒”系列推广活动。依托“九珍十八品”品牌资源优势,推动新业态“森林茉茉”茶饮高端品牌拓展市场。开展“龙江好物全球行”活动,持续扩大龙江好物国际影响。〔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商务厅、省农投集团,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7.拓宽俄罗斯商品销售渠道。依托中俄博览会、哈洽会等重要平台,开展中俄企业对接洽谈等经贸活动。依托省边民互市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全国收购企业信息库,引导边民和商户通过平台发布市场供需动态信息,拓展俄罗斯商品销售渠道。〔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8.提升龙江礼物创意设计水平。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龙江非遗等资源,打造“黑龙江礼物”等龙江文创品牌。以创意设计驱动康养品牌建设,支持企业开发矿泉水、苏打水、桦树汁、沙棘汁等康养产品。〔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北大荒农垦集团、省农投集团、省旅投集团,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9.加大文旅消费惠民力度。支持各市(地)推出文旅消费券、消费满减等优惠措施,举办“消夏不夜生活月”促消费活动。实施“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联合旅游线上平台、金融机构等针对景区门票、酒店住宿、文化娱乐、交通出行等推出消费惠民补贴。〔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七)实施“满意龙江”旅游服务提质行动
30.打造优质旅游体验。开展导游职业服务技能练兵活动,实施精英导游进阶培养,打造金牌导游、“精讲大师”等服务品牌。发挥“文旅体验官”、“首席文旅服务官”作用,实施早介入、早改进全覆盖式体验监督。持续实施“十大监管护游行动”,持续推行“十大涉旅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31.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服务。落实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推出更多优质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落地中俄跨境无障碍人工智能项目,实现语言、支付、通关等场景智能化升级,支持更多优质商户成为离境退税商店,推广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实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即时受理、即时审批、即时制证。〔责任单位:省公安厅、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2.优化智慧旅游服务水平。加快“人工智能+文旅”等智慧化场景应用,升级“一键玩龙江”小程序,丰富各地展示平台,建设智慧景区,开发VR/AR沉浸式旅游、智慧导览、云旅游等应用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导游等智慧服务。推进黑龙江智慧旅游平台数据接入,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3A级以上旅游景区5G网络覆盖,优化“智慧导游”AI智能问答服务,提升数字人导游服务能力。〔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龙江森工集团,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3.推出涉旅公共法律服务。开展“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公共法律服务活动,选择有条件的重点景区配套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指引等涉旅法律服务。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立旅游专席,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法律咨询。开发活动主题二维码,设置就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导引、“12348”一键拨号及涉旅法律法规检索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举办“大美龙江,无法不美”文旅普法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文化旅游发展相互促进。〔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八)实施“优享龙江”旅游设施优化行动
34.实施A级旅游景区提升工程。指导A级旅游景区全面开展强基焕新升级建设,加强景区内部道路、标识标牌、导览系统、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改造,推出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旅游载体。推动五营红松林海景区、横道河子林海雪原旅游区、抚远黑瞎子岛旅游景区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庆环连环湖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5.开展旅游厕所专项整治。开展全省旅游厕所全面普查,推动各市(地)旅游厕所质量等级评定,加强旅游厕所监管,提升旅游厕所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36.强化旅游通信保障。按需提升景区及道路移动网络覆盖质量,对78处景区及通景公路进行网络升级,进一步提高移动网络覆盖质量。〔责任单位: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九)实施“安游龙江”市场监管护航行动
37.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针对冬季冰雪旅游市场突出问题,实施“冬病夏治”。持续开展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交纳、责任险投保和实际经营地址“三项核查”。开展整治旅游行业导游乱象、强制消费工作,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查办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依托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平台,结合旅行社信用评价情况,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对旅行社实施分级分类和精准监管。〔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38.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涉旅行业市场监管,重点治理旅游景区、住宿、餐饮、购物等涉旅区域场所虚假宣传、不明码标价、缺斤短两等问题,严厉打击涉旅企业制售假冒伪劣旅游产品、价格欺诈、计量作弊、仿冒混淆、商业贿赂等违反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黄牛倒票”、侵权假冒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39.提升涉旅投诉办理质效。深化“大数据+网络化”和“互联网+监管”举措,定期公布旅行社投诉排名,建立健全涉旅投诉处置、回访、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投诉处置“不隔夜”。完善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及时回应和解决游客投诉举报问题。畅通12345热线诉求反应渠道,健全快速处办机制。强化监管执法,加大“诉转案”力度,加强行刑衔接。〔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营商环境局、省公安厅、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40.加强涉旅领域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文旅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年活动,加强对旅行社包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严防涉旅安全事故。〔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消防救援总队、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省市场监管局、黑龙江海事局、省气象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十)实施“大美龙江”全球品牌营销行动
41.构建多维联动传播体系。围绕“+旅游”打造宣传营销新模式,以“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微短剧去旅游”为主题,推动文旅与视听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更多“视听+文旅”成功案例。开展全域文旅宣传,推进“拍在黑龙江”一站式拍摄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42.扩大国(境)外宣传影响。积极开展文旅海外宣传,扩大与周边国家合作,畅通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沙特等国家间合作渠道,持续推进东南亚避暑客源市场开发。加深与香港、澳门等旅游项目合作,开展香港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旅游团”、俄罗斯中小学生“探密奥运冠军城”招徕活动,提升旅游品牌国际市场知名度。〔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43.拓展国内宣传矩阵。深化与国内主流媒体、在线旅游平台和新媒体合作,形成多平台多维度流量覆盖。打造《松花江畔的姑娘》等音乐旅行IP。持续开展“歌声里的黑龙江”、“故事里的黑龙江”等传播活动。联合航空、铁路、公路服务区等相关企业,精准布局游客出行全场景,开拓文旅宣传新阵地。〔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机场集团、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4
4.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快捷处置并严厉打击恶意抹黑、关联炒作、传谣造谣、“地域黑”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及时通报预警敏感网络信息。〔责任单位: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三、政策措施
45.落实“引客入省”奖励。优化完善《黑龙江省鼓励旅行社“引客入省”旅游奖励办法》,提高旅行社“引客入省”积极性。〔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6.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常态化金融对接机制,深化金融服务,推动全省银行机构加大金融对夏季避暑旅游相关市场主体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47.落实促消费政策。推动落实《黑龙江省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举办“夏慧消费”促消费活动,鼓励打造首店、首展,支持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商务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保障机制
48.健全省市协调机制。完善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扁平化指挥机制,发挥各市(地)旅游工作联席会议职能,形成高位推动、全局谋划、要素整合、部门联动、政策协同的齐抓共建合力。〔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49.开展省市联动执法。成立省级执法工作专班,开展重点区域、重点线路执法巡查,指导伊春、黑河等重点旅游区域,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联合查处跨区域、跨部门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
50.建立闭环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用好“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对账销号、闭环管理。深入复盘总结,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责任单位: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完成时限:2025年10月8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