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东西协作下的茶业崛起
规模与效益
截至2024年底,青川县茶园总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1.2万吨,综合产值40亿元。其中,“白叶一号”标准化基地7075.5亩,2024年预计产鲜叶5.6万斤(干叶1.25万斤),2028年丰产后年产值可达2.8亿元,带动7900户农户户均增收9000元。
核心亮点:七佛贡茶品牌价值22.97亿元,茶产业成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惠及3.6万户12.8万人。东西协作成果
自2018年浙江安吉捐赠540万株茶苗落户广元以来,“白叶一号”成功扎根青川,形成“捐赠—技术—市场”全链条协作模式。2022年建成的木鱼镇红旗社区基地首次大规模开采,标志着“共富茶”进入盛产期。
二、发展驱动力:技术赋能与标准升级
技术帮扶与品质革命
专家引领:浙江茶专家白堃元团队历时20余年帮扶,建立广元黄茶标准体系(含栽培、加工等20余项技术规程),推动茶叶品质从“低端粗放”向“高端精品”转型。
理念转型:通过培训引导茶农“重品质轻速成”,延长产业链价值(如夏秋茶加工),2023年实现旺苍茶叶出口“零突破”。
数字化赋能
智慧茶园:西湖区援建“青川茶智”数字指挥中心,打造“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100%、全流程溯源。
产销联动:萧旺网红直播基地推动“米仓山茶”全网营销,区域品牌入选全国地理标志榜单。
三、产业模式创新:全链条协作的“青川路径”
“三产融合”示范
一产标准化:采用“季度考评+年度考核”管护机制,确保茶园管理精细化。
二产精深加工:引进浙江开农贸易等企业,提升夏秋茶利用率,延伸加工链。
三产品牌化:通过杭州春茶推介会、茶文化交流活动,强化“七佛贡茶”“米仓山茶”品牌溢价。
协作机制深化
三方会商:中茶所、杭州、青川专家定期技术对接,解决种植与加工痛点。
梯度转移:承接浙江设备、技术转移,建成15个产地初加工示范点(千亩以上基地)。
四、挑战与建议
现存挑战
市场风险:丰产期(2028年)后产能集中释放,需防范价格波动。
技术依赖:本土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长期需“造血式”培养。
发展建议
强化品牌矩阵:整合“白叶一号”“七佛贡茶”资源,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
深化数字应用:探索AI采摘、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降本增效。
拓展国际市场:借力RCEP机遇,推动白茶出口东南亚。
五、结语:山海协作的“青川样本”
青川县以“白叶一号”为纽带,构建了“技术导入—标准升级—数字赋能—品牌输出”的茶产业振兴闭环,为西部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协作范式。未来需持续巩固东西部协作成果,推动“绿叶”变“金叶”的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