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资源禀赋
赫章县依托247万亩林地资源(其中可用林地100万亩)及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将林下天麻作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和全链开发,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的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范例。
二、产业发展现状与核心数据
规模与产值
2024年数据:全县天麻种植面积8.01万亩,产量2.5万吨,综合产值12亿元,覆盖25个乡镇78个村。
示范乡镇:平山镇(2.8万亩)、安乐溪乡(5万亩)形成万亩级基地,其中平山镇2025年预计产值4.4亿元。
产业链延伸
上游:建成2个天麻共生菌(蜜环菌、萌发菌)加工厂(如黔赫堂菌业),2024年产能220万棒,计划扩产至500万棒。
下游:注册“济森菌业”“绿色安乐溪”等商标,获有机认证及“天麻之乡”称号,产品远销全国。
带动效应
就业增收:全县累计带动务工3.2万人次(如安乐溪乡人均增收2万元/年),企业+合作社模式保障稳定就业(如六条鱼公司提供30个岗位)。
村集体经济: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珠市乡、雉街乡等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赢。
三、发展模式与创新亮点
政策驱动
2021年起通过技术扶持、示范种植(500亩→2万亩)快速扩大规模,培育90余家种植主体。
科技赋能
推广仿野生种植技术(如碗厂村、双龙村),结合共生菌工厂化生产,提升品质与产量。
品牌建设
国家级认证:“一村一品”示范村(平山社区)、药食同源“天麻之乡”称号,强化市场竞争力。
集群发展
形成“平山—白果—水塘—安乐溪”产业带,推动区域协同和资源整合。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市场波动可能影响价格稳定性;
规模化种植对生态可持续性的长期影响需监测。
优化方向
深加工突破:开发天麻保健品、药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数字化管理:建立产销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生态补偿机制:平衡林地利用与保护,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赫章县以**“资源+政策+科技+品牌”**四轮驱动模式,将天麻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支柱。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拓展深加工市场,为西南地区林下经济提供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