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1. 产业基础
寺坪镇作为"山茱萸之乡",拥有百年种植历史,目前种植规模达4.3万亩(标准化基地2万亩),年产量1500吨,综合产值超5000万元,占全镇农业经济比重超60%。
2. 生态赋能
依托秦岭腹地海拔适中、气候温润的天然优势,山茱萸品质显著优于平原产区,药用成分(如马钱苷、莫诺苷)含量高出国家标准20%-30%,成为"秦岭药谷"核心产区。
3. 模式创新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化运营,整合11个村级合作社形成产业联盟,实现技术、品牌、销售"三统一",农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占比达35%。
二、产业链升级关键举措
1. 纵向延伸价值链
初加工提质:建成产地烘干厂6座,鲜果加工率从40%提升至80%,损耗率降低至5%以下;
深加工突破:开发山茱萸酒、保健品等衍生品,附加值提高3-5倍,2023年加工产值占比达30%。
2. 横向融合三产
农旅融合:以"花经济+果经济"双轮驱动,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增长200%;
文化赋能:举办山茱萸文化节,结合非遗展示、药膳体验,打造IP影响力,抖音话题曝光量破500万次。
3. 绿色循环经济
推广"林药蜂"立体种养模式,林下套种黄精、天麻等高值药材,蜂群规模达2000箱,亩均收益增加4000元,实现"一亩地三份利"。
三、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1. 政策红利
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获省级专项资金扶持;
商洛市"十四五"中医药规划将山茱萸列为"秦药"重点品种,配套种苗补贴、冷链物流建设补贴。
2. 市场需求
全球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年增12%,山茱萸作为六味地黄丸等经典方剂主料,原料需求缺口达30%;
康养旅游消费升级,2023年寺坪镇生态游客中60%为都市银发族,人均消费超800元。
四、挑战与建议
1. 现存短板
深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品牌溢价不足,市场价格受安徽、河南产区挤压;
花期、果期旅游配套尚不完善。
2. 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育种实验室,推广抗病高产新品种;
深化品牌战略: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入驻"陕药云"电商平台,开拓东南亚市场;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花期观光栈道、冷链仓储中心,开发"云认养"数字农业模式。
五、未来展望
寺坪镇山茱萸产业已形成"生态保护-产业增值-农民增收"良性循环,下一步可通过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种植-研发-加工-文旅"全产业链,目标2025年综合产值突破1亿元,成为秦岭山区特色产业振兴样板。
小蜂洞察:特色资源产业化需抓住"生态差异化、组织化运营、三产融合"三大核心,寺坪镇案例为山区县域"两山"转化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