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发展概况
2024年,合川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三农”工作部署,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平稳向好态势。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9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占比最高(103.6亿元,+4.5%),林业(7.07亿元,+7.5%)和渔业(13.86亿元,+3.6%)增速显著,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小幅下降(56.12亿元,-0.9%)。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19.88亿元(+2.7%),增速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凸显农业经济基石作用。
二、核心产业表现
粮食安全根基稳固
粮食总产量70.1万吨(+0.36%),播种面积168.5万亩(+0.26%)。
通过推广优质水稻、玉米品种及高产技术(如机插秧增密、无人机追肥),单产水平提升,病虫害损失率仅3.7%,扛牢“巴渝粮仓”责任。
经济作物提质增效
油料产量3.81万吨(+3.99%),油菜籽占比89%(3.39万吨,+4.33%)。
蔬菜产量115.9万吨(+3.53%),设施农业推动规模化发展;水果产量20.9万吨(+5.1%),古楼枇杷、太和黄桃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品牌效应凸显。
渔业领跑全市
水产品产量5.27万吨(+3.83%),居全市第一。生态养殖模式(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推广成效显著,新建稻渔基地5000亩,累计达3万亩,并探索罗氏沼虾等特色品种。
三、产业融合与加工升级
“一主两辅”产业壮大:以火锅食材为核心,生态畜禽、粮油综合利用为辅,全产业链产值达380亿元。火锅食材产业园获评全市“十佳园区”,新认定标准化基地13个。
龙头企业引领: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希尔安、牧哥等4家企业跻身全市子行业“十佳”。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97.56亿元(+4.3%)。
四、和美乡村建设成效
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97%,完成无害化改造6.37万户。
示范村创建:七星村、大柱村等3村获评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区级“1镇5村”示范项目稳步推进,以点带面提升乡村风貌。
五、挑战与建议
牧业调整压力:牧业产值下滑需关注生猪等畜禽市场波动,建议加强疫病防控与产业链韧性建设。
技术深化空间:进一步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如数字农田管理),巩固单产提升成果。
品牌附加值挖掘:扩大“合川枇杷”“太和黄桃”等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推动农旅融合。
结论:合川区通过稳粮保供、特色产业培育、三产融合及乡村建设,展现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潜力,未来需在科技赋能与品牌营销上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