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1. 资源禀赋突出
恩施州位于武陵山腹地,拥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华中药库”三大标签,生态红线面积全省首位(9870.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68.75%,96.41%土壤含硒,为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提供天然基础。
2. 产业规模领先
主导产业:形成“茶烟菜药果畜粮蜂”全产业链,特色农业基地700万亩,综合产值950亿元,占农民收入70%以上。
细分领域:茶叶(182万亩,全省1/3)、高山蔬菜(全省最大基地)、中药材(25万亩)、马铃薯(169万亩)等规模均居全省第一。
二、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1)品质筑基:标准化与绿色化双驱动
标准化生产:制定恩施玉露、利川红等38项生产标准,建成80.7万亩绿色有机茶园(占45%),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个。
质量安全:创建湖北省首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9.85%,绿色有机地标产品770个(全省第一)。
案例:鹤峰县获“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利川“生耕甘露”茶园通过国际德米特有机认证。
(2)产业链延伸:三链融合与科技赋能
全产业链建设: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20亿元(同比+8.6%),建成2个省级加工园、17个产业化联合体。
硒产业突破:涉硒企业762家,硒产业产值超千亿,培育超聚硒植物堇叶碎米荠,完成太空育种试验。
科技支撑:选育“玉露一号”“利川红1号”等新品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0家,茶产业衍生茶粉、茶饮等深加工产品。
案例:恩施硒茶出口占全省茶叶出口50%,远销20余国;恩施土豆深加工产品出口日韩。
(3)品牌强农:矩阵构建与国际化布局
品牌体系:构建“1+8+N”矩阵(“恩施硒物”+8大区域品牌+N企业品牌),品牌总价值超百亿。
文化赋能:挖掘茶文化(东湖茶叙)、中医药文化(利川药旅融合),提升附加值。
市场拓展:全国开设千家“土特产”形象店,开通恩施-宁波铁海联运通道,硒博会连续举办9届。
案例:“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价值102.8亿元;来凤藤茶签约海南生态软件园推动数字化转型。
(4)和美乡村:三生融合与治理创新
生态宜居:农村垃圾处理率95%以上,建成8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治理效能:推广积分制、网格化管理,实现“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18个村获国家级文明村。
共同富裕:村集体经济“10万元村”占比65%,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1元(同比+6.4%,全省第三)。
案例:宣恩黄坪村数字乡村试点、利川齐跃桥村法治治理模式获全国推广。
三、挑战与建议
1. 挑战
产业链韧性不足:精深加工企业规模偏小,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待提升。
品牌溢价有限:国际认证品牌较少,需突破欧美高端市场。
2. 建议
强化科技转化:联合科研机构攻关硒产品功能认证,推动药食同源产品开发。
深化开放合作:借力“一带一路”布局海外仓,探索跨境电商渠道。
推动三产融合:结合生态旅游发展康养农业,打造硒文化IP。
四、结论
恩施州以“硒资源+生态+品牌”为核心,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科技赋能和品牌矩阵构建,探索出山区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与市场拓展,巩固“两山”转化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恩施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