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是广东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围绕粮食安全、产业提质、品牌增效、融合发展“四大核心”,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形成了以丝苗米、肉鸽、茶叶、油茶、柚果、沃柑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68.06万亩,产量32.16万吨,同比增长5.4%,农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二、核心产业分析
1. 粮食产业:机械化赋能稳产保供
丝苗米产业:全市水稻种植面积中,丝苗米占比34%,产值超13.2亿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复耕及“流转+托管”模式(如中国一拖集团东方红农服兴宁公司),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预计每万亩年创收7000万元。
科技应用:智能化育秧、机械化播种、自动化加工(如丝苗米产业园智能化加工厂)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 特色养殖:肉鸽全产业链领跑全省
产业规模:肉鸽年出栏量5530万羽,占全省15%、梅州68%,总产值28.7亿元。
全链发展:金绿现代农业打造“种鸽繁育—饲料加工—屠宰冷链—预制菜”全产业链,其“陈小鸽风味乳鸽”成为客家预制菜代表,年销售额超7000万元。
3. 经济作物:品牌化提升附加值
茶叶:茶园面积4.1万亩,毛茶年产量6000吨,全产业链产值11.12亿元。“官田翠玉”品牌价值达3.93亿元,“兴宁单丛茶”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油茶:种植面积29.37万亩,年产值13.8亿元,延伸至护肤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柚果与沃柑:柚果种植4.3万亩,产值4.9亿元;粤和兴沃柑基地年销500万斤,出口东南亚,带动200余名村民就业。
三、发展模式与创新亮点
1. 科技驱动
机械化与智能化:推广农机服务、智能育秧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农产品加工自动化(如丝苗米、肉鸽预制菜)提升效率。
数字农业:建立368家益农信息社,推动“互联网+订单农业”,拓展大湾区市场。
2. 品牌强农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如“兴宁鸽”“兴宁丝苗香米”等5大区域品牌,44个“粤字号”农业品牌。
质量管控标准化,9家企业获“三品”认证,建立全程追溯体系。
3. 三产融合
产业链延伸:发展预制菜(如“陈小鸽”)、茶油深加工、电商销售等,提升附加值。
主体培育:培育14家“四上”企业、125家农业龙头企业,创新“产业村长”模式(184名村长带动项目146个,年产值9.12亿元)。
四、挑战与建议
1. 现存挑战
市场风险:部分产业(如沃柑、肉鸽)依赖外部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收益。
技术短板:深加工能力仍需加强,如茶油、茶叶的高端产品研发不足。
人才缺口:现代农业技术、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不足。
2. 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品种改良和精深加工技术突破。
拓宽销售渠道:深化“互联网+农业”,探索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新模式。
政策扶持:加大对中小农户的金融支持,完善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
五、结论
兴宁市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三产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韧性、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农业从“传统生产”向“现代产业”全面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兴宁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