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核心优势
历史与自然禀赋
荣县自古被誉为“诗书之乡”,南宋陆游的诗句印证其文化底蕴。穹隆地貌形成的独特微气候(昼夜温差大、云雾充沛)为绿茶生产提供了优质环境,鲜叶以“早、优、高”(上市早、品质好、价格高)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规模化与标准化基础
种植规模:全县茶园近22万亩,其中6万亩为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种植为产业化奠定基础。
加工能力:45家加工企业中含1家国家级、6家省级龙头企业,体现集群化发展优势。
二、产业现状与数据亮点
经济贡献与品牌成果
2024年产量3.19万吨,综合产值52亿元,亩均产值约2.36万元,高于四川茶叶平均水平(2023年全省亩均产值约1.8万元)。
品牌矩阵:拥有“荣县绿茶”“荣县花茶”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国家级驰名商标,12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其中“荣县绿茶”入选农业农村部特色茶产品名录,品牌溢价能力显著。
荣誉加持与市场认可
“中国花茶之乡”“四川茶业十强县”等称号强化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茶博会金奖产品(如“龙都博宝牌香茗”)及“四川十大最具影响力单品”称号,反映终端市场竞争力。
三、特色化发展路径分析
三产融合创新
产业链延伸:荣县土陶创意园推出茶器系列,将茶文化与陶艺结合,提升消费体验附加值。
文旅赋能:展位设计融合自贡“灯、龙、盐”元素,通过打卡点与互动活动增强品牌传播,符合当下“体验经济”趋势。
品牌战略聚焦
以“荣县花茶为花茶品类第一品牌”为目标,差异化定位避开绿茶红海竞争。通过“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双驱动(如“龙都”“春兰芗”),形成品类与子品牌协同效应。
四、政策机遇与挑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红利
借力区域协同政策,打造“成渝特色产业基地”,可对接重庆消费市场(2023年川渝茶叶消费规模超200亿元),拓展销售半径。潜在风险与建议
品质管控:需警惕规模化扩张下的质量波动,建议推广区块链溯源技术。
竞争压力:省内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等已有较强知名度,需强化“花茶”细分领域心智占领,通过茶博会等平台持续输出高端形象。
五、未来展望
荣县茶产业需以“文化IP+科技赋能”双轮驱动:
深挖陆游文化IP,开发文旅线路;
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如物联网监测)提升标准化水平;
探索跨境电商,对接“一带一路”茶叶消费市场。
结语:从“诗书之乡”到“花茶之乡”,荣县茶产业的崛起印证了特色农业“小而美”路径的可行性。通过品牌化、融合化、数字化升级,其或将成为川茶出川的重要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