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年,包头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3+5+N”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表现突出:总体实现稳中快进,结构优化、产量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强,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结构持续优化
2024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0.0万公顷,同比增长0.7%,显示农业生产基础稳固。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5万公顷,增长0.7%,占主导地位。但内部结构变化显著:
玉米主导地位稳固:种植面积14.2万公顷,增长0.2%,占比达69.3%,反映其作为主粮作物的战略重要性。
马铃薯和特色谷物快速增长:马铃薯面积0.7万公顷,增长11.3%,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其他谷物(包括燕麦、高粱、荞麦等)面积3.4万公顷,增长5.5%,显示多样化种植趋势。
小麦面积下滑:种植面积1.3万公顷,下降9.5%,可能受气候适应性和效益比较影响,需警惕粮食安全风险。
此结构优化体现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导向,玉米和马铃薯等高附加值作物占比提升,有助于提升产业韧性。
二、粮食产量显著提升,单产效率改善
全年粮食总产量130.3万吨,同比增长4.6%,增幅高于播种面积增速(0.7%),表明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率提升。关键作物表现:
玉米贡献突出:产量121.1万吨,增加2.9万吨,占总产量92.9%,是增产主力,得益于规模化种植和科技应用。
特色作物高速增长:马铃薯折粮产量3.2万吨,增加1.1万吨(增速52.4%);荞麦产量2.0万吨,增加1.4万吨(增速233.3%),反映高效益作物发展潜力。
小麦产量微降:产量1.3万吨,减少0.01万吨,需关注单产提升措施。
产量增长得益于政策支持(如“3+5+N”集群建设)和气候条件,但结构性问题凸显:玉米过度集中,小麦下滑可能影响口粮安全,未来需平衡多样化。
三、机械化与产业化水平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
农业现代化指标亮眼:
机械化进程加速:农牧业机械总动力达186.2万千瓦,同比增长3.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稳定在19.3万公顷,显示基础设施完善,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硬件支撑。
产业化体系壮大:市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21家,其中国家级4家、自治区级39家、市级178家,形成金字塔式结构,促进产业链整合。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1个,品牌化战略成效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这些进展与“十四五”规划强调的高质量发展一致,龙头企业带动了规模化经营和科技推广,但国家级龙头企业较少(仅4家),未来需加强政策扶持以提升全国竞争力。
四、政策驱动与未来展望
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包头市农业以“稳中求进”为基调,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成果显示,农业产业稳中快进,但挑战犹存:小麦面积下滑需结构调整,玉米主导可能导致风险集中。建议:
短期:优化作物结构,扩大马铃薯、荞麦等特色作物规模,提升抗风险能力。
中期:强化科技投入(如智慧农业),培育更多国家级龙头企业,推动“驰名商标”国际化。
长期:融入“3+5+N”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农业,保障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总体而言,包头市2024年农业产业表现稳健,为“十四五”目标实现奠定基础。未来需以政策为引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