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秦岭东段南麓,属高纬度茶区(北纬33°-34°)。近年来,该市通过“南茶北移”技术突破和全产业链培育,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62.03万亩,干毛茶年产量1.25万吨,综合产值超25.71亿元,带动8,000余户群众嵌入产业链,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二、区域发展特色
柞水县:北移突破示范
通过抗寒品种选育和管护技术革新,实现茶树种植纬度北移近100公里,打破“高纬度不可种茶”传统认知。
杏坪镇中台村从2018年试种60亩扩展至2025年规划5,000亩,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鲜叶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镇安县:文化赋能品牌
象园村依托400年种茶历史,打造“象园茶”地理标志产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加工结合。
全县建成11.8万亩茶园,培育45个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3亿元,茶文旅融合趋势显著。
商南县:科技驱动升级
以张淑珍“南茶北移”技术奠基,建成全省首条数字化绿茶生产线,日加工鲜叶2,500公斤。
形成“人均一亩茶”格局,丰产茶园18万亩,年产值20亿元,茶旅融合带动农家乐等三产增收。
山阳县:多元品类拓展
发展绿茶、红茶、白茶多品类,建成3个万亩有机茶园,3.15万亩连片基地产品出口中亚。
茶创小镇推动加工体验、文创研发等业态创新。
三、核心发展经验
技术创新:突破高纬度种植瓶颈,推广抗寒品种和标准化管护技术。
全链培育:从种植到加工、品牌、文旅的全环节升级,如商南县“生产+加工+观光”综合体模式。
文化挖掘:依托历史底蕴打造地理标志品牌(如象园茶、商南茶),提升附加值。
政策支持:市级“稳面积、优结构、强品牌”政策引导,配套资金和技术服务。
四、挑战与建议
挑战:
高纬度茶园冬季管护成本较高;
国际市场拓展需强化认证(如有机、欧盟标准);
产业链下游(如精深加工、茶衍生品)开发不足。
建议:
科技赋能:联合科研机构研发抗寒高产新品种,推广智慧茶园管理系统。
品牌整合:以“秦岭泉茗”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统一标准与营销矩阵。
跨境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拓展中亚、东欧出口渠道。
五、未来展望
商洛茶产业已实现从“生态颜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下一步需聚焦品牌溢价、三产融合与数字化升级,打造中国高纬度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分析师备注:商洛模式为北方非传统茶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破界+文化赋能+全链协同”发展路径,其经验对类似生态资源型地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