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与核心优势
(一)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产能规模:2024年全县食用菌产量达16.6万吨,综合产值39.2亿元。
行业地位:拥有全国最大的单体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最大虫草花工厂化生产基地、最大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琪英菌业日产食用菌240余吨,2023年产值近5亿元,产品覆盖杏鲍菇、鹿茸菇、虫草花、金针菇等多个品种。
(二)空间布局特点
核心园区:蓬溪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天福镇)作为核心产区。
产业带分布:形成"一园两片多基地"格局(天福红江工厂化生产片区+金桥绿色食品加工片区+10个乡镇种植基地)。
林下经济:赤城镇福光村开发130亩林下食用菌基地,种植羊肚菌、赤松茸等高附加值品种。
二、创新发展模式分析
(一)政企合作机制创新
重资产投资模式:县国有平台公司出资承建厂房(七、八期项目),企业以租赁方式轻资产扩张。
建设效率保障:企业全程参与设计施工,实现"设备装上就能用"的快速投产。
扩产成效:琪英菌业六、七、八期项目建成后,日产量将新增200吨,年产值突破11亿元。
(二)产业结构优化
品种多元化:
工厂化品种:杏鲍菇、金针菇等大宗产品。
特色品种:羊肚菌、赤松茸、灵芝、长裙竹荪等。
产业链延伸:
深加工布局:晟味食品建设5条生产线,开发菌菇罐头、调味品等。
三产融合:开发食用菌主题游览线路(生产参观+"全菌宴"+主题住宿)。
(三)市场拓展策略
双循环布局:巩固国内市场同时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产品升级:突出"高品质、绿色食品"定位应对消费升级。
品牌建设:通过"全国最大"系列认证强化市场话语权。
三、百亿目标实施路径
(一)产能扩张计划
在建项目:琪英菌业3个新项目2026年满产后将贡献6亿元新增产值。
复制模式:"再造一个琪英菌业"的扩产潜力。
乡镇带动:10个种植基地持续扩大特色菌种规模。
(二)价值链提升方向
加工增值:规划食用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科技赋能:开发孢子粉、孢子油等灵芝衍生品(三凤镇案例)。
标准输出:孵化交易中心强化产业服务功能。
(三)政策支持体系
目标导向:纳入遂宁市"经济总量破2000亿"战略支撑项目。
要素保障:国有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企业投资门槛。
产业生态:构建"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链条配套。
四、发展建议
风险防范:建立价格波动预警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
技术攻坚:加强菌种研发投入,突破珍稀品种工厂化技术瓶颈。
渠道建设:依托"中国蓬溪食用菌孵化交易中心"构建全国性销售网络。
品牌营销:打造"蓬溪菌菇"地理标志品牌,开发电商专属产品线。
人才培育: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食用菌产业学院,培养技术工人。
五、前景展望
蓬溪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新机制,正加速从"产量冠军"向"价值高地"转型。预计在3-5年内,随着工厂化扩产项目投产、深加工产能释放和三产融合深化,食用菌产业有望成为遂宁市首个县域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为四川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蓬溪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