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数据
2024年,南宁市林业产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发展理念,构建面向东盟的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林下经济表现尤为亮眼:
规模与产值: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达310万亩,产值89.92亿元,占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1376.14亿元)的6.5%,成为全区林下经济标杆。
特色产业: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1.18万亩,产值80.9亿元,占比超90%,凸显单一品类主导特征。
综合效益:森林覆盖率48.56%,林草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200.9亿元,形成“生态+产业”良性循环。
二、发展路径与创新举措
1. 生态优先驱动产业升级
森林质量提升:通过国家储备林建设(9个国有林场)培育乡土珍稀树种,推动碳汇交易(如横州茉莉花文化节碳中和),为林下经济提供生态基底。
古树名木保护:投入241万元救治复壮古树724株,结合“春风”专项行动打击违法活动,强化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基础。
2. 三产融合深化产业链
一产特色化:以花卉苗木为核心,打造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形成规模化种植优势。
二产高端化:发展林浆纸一体化、绿色家居产业,规上林产品加工产值增长超4%,45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全区第一。
三产多元化:森林旅游、康养基地34个,带动休闲服务产值突破200亿元,形成“种植—加工—文旅”全链。
3. 政策与金融创新赋能
采伐审批改革:小额采伐承诺制节省林农费用415万元,办证时限从10天压缩至1天,激发经营活力。
绿色金融试点:武鸣区推出森林气象指数保险、碳汇保险等新险种,降低自然风险对林下经济冲击。
三、存在问题与挑战
产业结构单一:花卉苗木产值占比过高,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需拓展林菌、林药等多元业态。
产业链短板:精深加工环节(如林下产品品牌化、高附加值开发)仍有提升空间。
生态约束: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防控压力持续,需强化监测预警体系。
四、建议与展望
拓展多元业态:借鉴横州茉莉花“碳中和”模式,推动林下经济与碳汇、文旅深度融合。
强化科技支撑:引入智慧林业技术(如物联网监测),提升亩产效益;探索林下经济“新质生产力”示范点。
深化东盟合作:利用区位优势,推动花卉、木材加工等产品出口,打造区域性林产品集散中心。
结论:南宁市林下经济通过生态保护、三产融合和政策创新实现高速增长,未来需在多元化、科技化和国际化方向持续突破,巩固全区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