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规模与效益
秦安县作为甘肃桃主产区,蜜桃栽培总面积达10.25万亩(2025年),占全省领先地位;2024年产量12.5万吨,产值8.1亿元,规模效益显著。
刘坪镇为核心产区,种植面积1.7万亩,2024年产量1.63万吨,亩均产值近万元(以张军强12亩果园年收入10万元为例),凸显产业富民效应。
品牌与市场
紧扣“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区域品牌战略,通过品种优化、品质管控和文创开发(如桃木工艺品、桃花酿)提升附加值,形成“产销两旺”局面。
终端市场表现强劲,果农通过预售模式实现“不出村销售”,客商黏性高,价格稳定性优于传统农业。
二、产业链升级关键举措
科技赋能生产端
品种优化:延长蜜桃上市周期,规避集中上市风险;
精细管理:推广疏花、套袋(如张军强5万袋/年)、科学施肥等技术,确保精品果率;
数字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监测生产环境,提升单产与品质。
二三产融合突破
加工延伸:刘坪镇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筹建)将实现储存、加工、交易一体化,破解鲜果周期短、附加值低痛点;
文旅结合:以“万亩桃园”景观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春季赏花、秋季采摘),推动“农业+文旅”多元增收。
三、发展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自然风险:盛花期遇极端天气可能影响产量,需加强保险与防灾设施;
市场风险:若周边产区扩种或同质化竞争加剧,可能挤压利润空间。
优化建议
强化冷链物流:配套预冷、分级包装设施,降低储运损耗;
深加工布局:开发桃汁、果脯等高附加值产品,平衡鲜果市场波动;
品牌IP化:结合“丝绸之路”文化背景,打造“秦安蜜桃”地理标志IP,抢占高端市场。
四、乡村振兴启示
秦安县以蜜桃产业为核心,通过“全链条升级+多元价值挖掘”,形成“生产—加工—文旅”三产融合模式,为西北地区特色林果产业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
政府引导:政策聚焦品种研发、基建配套(如产业路、产业园);
主体联动:农户(张军强等示范户)、企业(加工端)、合作社协同发展;
科技驱动:从传统种植转向标准化、数字化管理,持续提升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