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规模与效益
麦积区大樱桃种植面积达1.58万亩,挂果面积1.18万亩,年产值1.1亿元,已成为区域特色支柱产业。
2024年设施示范园产量2万斤,2025年预计增长30%,产销两旺态势显著。
品质优势
依托气候条件与科技手段,樱桃以“早熟、高甜度、高硬度、色泽艳丽”著称,差异化竞争力突出。
二、产业升级关键驱动因素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
设施农业突破:通过25座设施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温湿度自动化调控,实现樱桃提前15天上市,打破传统生长周期限制。
精准管理:土壤传感器+智能滴灌系统提升水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甜度与产量双增长。
高效种植模式:设施樱桃“当年栽植、当年见果”,露地樱桃“三年见果、四年丰产”,缩短回报周期。
东西部协作机制
天津西青区帮扶资金750万元(总投资1200万元)建成示范园,引入美早、布鲁克斯等优质品种,推动产业标准化、规模化。
三产融合拓展价值链
产后环节:配套预冷保鲜库延长货架期,电商直播平台加速“枝头到餐桌”流通,提升溢价能力。
品牌建设:通过媒体宣传(如甘肃农民报)强化“麦积樱桃”地域品牌认知。
三、联农带农与社会效益
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22万元、保底分红12万元,带动汪李等村集体增收。
技术培训孵化“本土种植能手”,提升农户自主经营能力,形成可持续内生动力。
就业与技能提升
园区常态化吸纳农民参与种植、采摘,2024年采摘季用工需求显著增加,季节性就业岗位丰富。
四、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早熟品种市场竞争加剧,需警惕同类产区跟进技术导致的先发优势减弱。
设施农业前期投入高,需持续资金支持以扩大覆盖范围。
发展建议
强化科技深度应用:推广示范园经验至全区,探索AI病虫害预警等新技术。
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樱桃深加工产品(如果酒、果酱),提升抗市场波动能力。
深化协作机制:争取更多东西部协作项目,引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资源。
五、结论
麦积区大樱桃产业通过“科技+协作”双轮驱动,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的跨越,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需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布局,巩固“红果果”变“金果果”的转化效应,为西北地区特色林果业升级提供可复制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