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规模与布局
目前,七星关区茶园总面积达6.74万亩(投产5.86万亩),覆盖18个乡镇46个村,形成以古树茶、安吉白茶、福鼎大白茶等为主的多元化品种结构。2024年全区茶叶产量2215吨,产值4.55亿元,带动农户人均增收超3000元。特色产区:亮岩镇太极村(古茶树核心区,种植面积5000亩)、放珠镇(1200亩茶园,主打白茶与龙井)。
地理优势
乌蒙腹地“高海拔、低纬度、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及“马血泥”土壤(富含钙、锌、硒),赋予茶叶独特品质,古茶树资源尤为稀缺。
二、产业发展关键举措
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升级
亮岩镇通过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引入先进设备,将传统工艺(摊青、杀青等)与标准化生产结合,形成完整产业链,太极古茶开发出30款产品,2024年销售收入突破2000万元。
解决历史痛点:过去因技术落后导致品质不均,现通过科学管理提升附加值。
联农带农机制
采茶期(4-8月)日均用工200余人,采茶费20元/斤,农户日收入超100元(如放珠镇案例),全年解决就业6000余人。
经营主体带动:31家茶企/合作社(含2家省级龙头企业)通过“入股+合作”模式整合资源。
三产融合探索
茶文旅融合:以古茶文化节、斗茶大赛引流,开发茶园民宿、研学体验,推动“观光+品鉴+民俗”一体化发展。
亮岩镇规划延伸产业链,发展康养旅游,进一步释放生态价值。
三、挑战与建议
现存问题
品牌影响力不足:虽品质优良,但市场覆盖仍以省内为主(仅20余省市),缺乏全国性头部品牌。
抗风险能力待提升:种植分散,小农户占比高,应对气候与市场波动能力较弱。
发展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制定古茶标准,申请地理标志,利用电商拓宽销路。
科技赋能:推广智慧农业(如物联网监测墒情、病虫害预警),降低生产成本。
政策倾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深加工(如茶多酚提取),推动“茶+健康食品”创新。
四、结论
七星关区以生态优势为基底,通过“标准化生产+三产融合+联农机制”组合拳,初步实现茶产业从“量”到“质”的跨越。未来需聚焦品牌溢价与科技应用,将“小茶叶”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黄金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