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背景与核心数据
产业规模
2024年昭通市天麻种植面积达11.57万亩(占云南省85%),产量5.82万吨,综合产值93.91亿元,凸显其作为云南省天麻核心产区的地位。
彝良县作为核心产区,带动1.5万余户、7万余人参与种植,形成“中国乌天麻之乡”品牌效应。
政策支持
过渡期第五年(2024年)是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年,昭通市将天麻产业列为“特色产业振兴”示范项目,配套科技示范园、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化建设。
二、产业链发展模式分析
全链条覆盖
上游:推广林下仿野生种植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天麻科技示范园,保障种子繁育与标准化生产。
中游:引入438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5200余户农户建立合作,推动规模化种植(如彝良县荞山镇1万亩基地)。
下游: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如天麻粉、药品),通过南博会等平台拓展品牌营销,形成“滇南本草”区域公共品牌。
利益联结机制创新
多元合作模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订单种植等方式参与,如陈万贵等种植大户带动10余户村民务工(人均年收入1万元)。
就业带动:全县每年2.1万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增收1.3万元,显著提升农户经营性收入占比。
三、乡村振兴成效评估
经济效应
彝良县天麻产业对农民收入贡献率达34%(以人均增收1.3万元/年计),成为脱贫户可持续增收的核心支柱。
案例:小草坝镇大桥村通过扩大种植规模(户均产值60万元),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社会效应
产业链覆盖65个村,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如荞山镇1.75万人参与合作),减少人口外流。
技术培训提升农户种植技能,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生态效益
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兼顾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四、挑战与建议
现存问题
市场风险:天麻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农户稳定性收益。
技术瓶颈: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目前以原料和初加工为主)。
对策建议
强化科技支撑:联合科研机构开发天麻药用价值,延伸保健食品、药品等高附加值产业链。
风险对冲机制:推广“保险+期货”模式,稳定农户预期收益。
品牌国际化:借力2025年南亚博览会,拓展东南亚市场,提升“昭通天麻”国际知名度。
五、未来展望
昭通天麻产业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的三元协同模式,为西南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下一步需聚焦科技赋能与品牌升级,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