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与核心优势
巫山脆李作为重庆三大特色水果之一,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体系。2024年,全县脆李种植规模达30万亩,综合产值21亿元,带动6万余户果农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成为区域农业支柱产业。其核心优势在于:
生态协同发展:将脆李种植与石漠化治理结合,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双赢。
品质品牌双提升:通过“优生优育”技术(疏果疏梢)提升果实品相与口感,打造“中华名果”品牌。
全产业链布局:覆盖品种培育、技术标准、数字化管理、复合种植等环节,增强产业韧性。
二、关键技术措施与效益分析
当前巫山脆李处于生长关键期,农技专家通过疏果疏梢技术指导实现“减量提质”:
技术要点:在果实花生米大小时开始疏果,优先去除畸形果、弱小果及过密果,保留树冠中上部优质果,减少营养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经济效益:
短期:提升单果重量与糖度,市场溢价能力增强;
长期:避免果树“大小年”现象,保障产量稳定性。
社会效益:农技人员下沉乡镇,为6万农户提供技术“安全带”,降低种植风险。
三、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巫山县通过以下举措推动脆李产业升级:
科技支撑:建立标准化技术体系(如疏果标准),推广数字化管理工具。
品种优化:培育抗逆性强、风味佳的优质品种,适应不同海拔种植需求。
复合经营:探索“脆李+林下经济”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品牌营销:依托“中国脆李之乡”称号,强化线上线下渠道整合,扩大市场覆盖。
四、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极端气候可能影响疏果后产量稳定性;
市场竞争加剧需警惕同质化问题。
发展建议:
深化产学研合作:联合高校研发保鲜与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
强化溯源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品牌可信度;
拓展文旅融合:结合三峡旅游资源,开发采摘体验等增值服务。
五、结论
巫山脆李通过“技术精细化+全产业链整合”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种植到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需持续以科技赋能和品牌建设为核心,巩固“金果果”的产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