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
徽县地处陇南嘉陵江流域,气候温润、土壤肥沃,传统大豆种植历史悠久,但过去受限于丘陵地形和粗放生产模式,产业附加值较低。近年来,徽县通过“种、产、研、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展,推动大豆产业向高蛋白、高附加值转型。2024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达9.4万亩,总产1.32万吨,亩产140公斤(示范区单产达205公斤),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61亿元(种植端5000万元+加工端2.11亿元)。龙头企业甘肃兆丰农业的“菽美”系列豆制品远销25国,跻身全球豆制品出口四强。
二、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科技赋能生产端
良种推广:主推陇黄3号、陕豆125等高蛋白品种(蛋白含量≥42%),满足精深加工需求。
技术集成:采用“良种+配方施肥+ARC菌肥”绿色高产体系,结合小型农机适配丘陵地形,实现单产突破(示范区亩产205公斤)。
产学研合作:与甘肃省农科院等机构联动,加速良种良法落地,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加工多元化:兆丰农业从传统腐竹、豆皮延伸至豆铃卷、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其中豆铃卷成为出口主力(如美国订单)。
跨界融合:与海底捞等餐饮品牌合作,探索“一豆多用”场景,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品牌化与市场拓展
国际布局:通过跨境贸易打入欧美、东南亚高端市场,2024年4月单月出口额显著增长。
国内渗透:以“高蛋白、绿色生态”标签抢占长三角、京津冀市场,线上线下渠道协同(电商+合作社直供)。
三、挑战与建议
现存短板
规模化瓶颈:丘陵地形限制连片种植,机械化普及仍需政策支持。
产业链韧性: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需防范贸易壁垒风险。
未来方向
强化科技支撑:扩大高产示范区,推广抗逆品种以应对气候波动。
深化三链融合:2025年重点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创新链(研发新品)+价值链(品牌溢价)”协同,目标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政策配套:争取国家级丘陵山区农机补贴,降低生产成本。
四、结论
徽县以“一颗豆子”撬动全产业链升级,通过“四良协同”模式(良种、良法、良机、良研)和龙头企业引领,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国际化品牌的跨越。其经验为西部丘陵地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三链融合”样本,未来需持续强化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巩固产业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