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核心数据
产能跃升:2024年榆林羊子饲养量达975.22万只(较2002年增长123%),羊肉产量6.8万吨,羊绒3058.84吨,一产产值68.61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48.6%。
富民效应:覆盖12.2万户农户,养羊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万元,占家庭纯收入70%以上,凸显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支柱作用。
集群化发展
形成5个百万只养羊大县(榆阳、横山、神木、定边、靖边)、29个10万只养羊大镇、185个万只养羊大村,长城沿线优势产业带初具规模。
二、政策驱动与资金投入
政策支持
出台《榆林市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扶持舍饲养羊的若干措施》,市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重点用于饲草供给、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升级。
2024年资金已覆盖12个乡镇、250余村、1万余户,预计五年内惠及近百万人,推动6万户场户升级。
生态与产业协同
通过舍饲养殖替代传统放牧,林木覆盖率提升至36%,畜禽粪污利用率达88.4%,实现“封山禁牧—生态修复—产业升级”良性循环。
三、全产业链升级举措
种业与加工双突破
种源保障:建成3家省级保种场、36家市级扩繁场,年供优质种羊超2万只,夯实良种基础。
精深加工:12家屠宰企业年产能450万只,榆林羊肉成为全国20余省市畅销品及国家重大活动专供,品牌溢价显著。
区域品牌建设
重点打造“榆林羊肉”“榆林羊绒”公共品牌,推动产品附加值提升和市场竞争力增强。
四、风险防控与质量保障
疫病防控
强制免疫覆盖口蹄疫等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超90%,重大疫情零发生。
食品安全
产地检疫与屠宰检疫严格化,畜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符合“四个最严”监管要求。
五、未来挑战与建议
潜在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疫病防控压力及饲草成本上涨可能影响农户收益稳定性。
发展建议
延伸产业链:发展羊绒深加工、冷链物流,提升价值链;
科技赋能:推广智慧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市场拓展:加强电商渠道建设,扩大“榆林”品牌国际影响力。
结论:榆林通过“政策扶持+生态转型+全链优化”组合拳,将羊产业打造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需持续强化抗风险能力与品牌价值,巩固全国羊产业高地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