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概况与核心优势
规模与布局
截至2024年,桂平市茶园总面积达2.1万亩,年干茶产量超1100吨,年产值近3亿元,形成以紫荆镇十八河茶文化博览园为代表的综合型产业基地。
茶园分布集中于海拔600-700米的云雾山区,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充足),茶多酚与氨基酸含量均衡,品质显著。
品牌价值
地理标志认证:桂平西山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首批清单”,品牌国际化潜力突出。
市场认可度:有机种植模式(零农药、限量化肥)推动产品溢价,批发均价达300元/斤,高端定位清晰。
二、创新发展模式
三产融合实践
产业链延伸:十八河博览园整合种植、加工、文旅功能,形成“采茶—制茶—品茶—研学—电商”全链条体验,提升附加值。
数字赋能:通过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缩短流通环节,实现“云端茶园”直达消费者,破解山区物流瓶颈。
联农带农机制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西山碧水茶园公司示范有机种植标准,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标准化生产,降低技术门槛。
人才培育:茶园作为自治区高素质农民教学点,2024年培训超3000人次,推动传统茶农向“技术+市场”复合型人才转型。
三、政策与市场驱动
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以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三茶融合”为方向,将茶产业纳入乡村振兴重点工程,强化资金与技术支持。
市场拓展
高端绿茶定位:瞄准健康消费趋势,突出“色香味形效”兼具的特色,差异化竞争绿茶市场。
文旅附加值:茶艺营地、文化长廊等设施吸引游客,推动“以旅促茶”,提升品牌曝光度。
四、挑战与建议
现存挑战
产量限制:有机种植导致产能较低,需平衡规模扩张与品质保障。
品牌竞争:需进一步强化地理标志品牌保护,防范市场仿冒风险。
发展建议
科技赋能:引入智慧农业技术(如物联网监测),优化有机茶园管理效率。
渠道下沉: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展二三线城市中高端消费群体。
文化输出:借力“中欧互认”契机,策划国际茶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全球影响力。
五、结论
桂平市以西山茶为标杆,通过“有机化、品牌化、数字化”三驱联动,探索出一条山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未来需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与文化赋能,将“小茶叶”真正转化为富民强村的“绿色黄金”。









